為什么一方面外國資本及其他行業資本認為養豬業是中國最后一片投資沃土,而另一方面行業內部分養豬企業覺得發展越來越難?盈利難?用人難?管理難?上規模難?
在養豬行情好時,粗放式的管理早期企業也能達到40%以上利潤,而到現在的三年周期一年掙錢一年保本一年虧錢,每到行情周期到下降通道的時候,種種情況總是表現得比較突出,成為焦點,成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規模化危機及行業盈利水平下降危機
規模化危機:近三四年來,中國養豬業正處在快速規模化過程中,一方面是因為農村生活發展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大產業結構引導調整,但在規模化的過程中,因為基礎并不完備,也導致了規模化的脆弱性,如首先是人才儲備的短缺,接著是政府過度補貼而導致為數不少的投機性養豬,不為養豬只為圈地和補貼,并且因政府干預正常市場化的規模化進程,導致養豬企業的發展脆弱,養豬業形成實質上的非健康發展,該面對的問題卻沒有面對過,抗競爭能力弱。最后是正常的行情周期被打破,因為非正常的全市場化進程,在歐美行情周期一般是五年,在國內前幾年是四年,而近幾年就變為三年,與此有很大原因。
行業盈利水平下降危機:本身,中國養豬業的發展就存在著基礎性硬傷,品種絕大部分要從國外引進,做為飼料的最重要部分豆粕60%以上要從國外進口,而生產水平低是多少年來的個體養豬沒有解決的問題,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就表示,中國一頭母豬平均每年只能提供15-16頭商品豬,而在美國一頭母豬一年可以提供28-30頭商品豬,兩者肉價如何比? 再加上疾病(如美國在防控豬瘟和口蹄疫上做得很好,養豬場除了不用掏防治豬瘟和口蹄疫藥物,疫苗的錢也很少)、行情(國外是5年周期,國內目前是3年)、成本(國內人工、土地、原料等綜合上升)等三重影響,行業盈利水平已經比過去明顯下降,養豬企業已經逐漸到了要比比真本領的時候了。
豬肉消費危機及食品安全引起的行業信任危機
豬肉消費危機:在中國,豬肉過去是有錢人吃,普通人用來改善生活,而逐漸地變成是每個普通老百姓的家常食品,雖然還能保持國內肉食品第一品類的地位,在國際上的消費比重上也是領先的,但由于其他品類肉產業的發展,國人對健康的關注,豬肉消費增長放緩,在肉品比重中占比也在縮小,這與國內養豬業目前存在的誤區有關,一味地過于追求規模化工廠化養豬, 一味地追求瘦肉率 一味地追求料肉比 一味追求生產效率,而非追求好吃豬肉的研究,人們肉質風味的觀感在下降,在和其他肉品其他肉質替代品競爭上,中國的傳統豬肉消費文化在弱化,豬肉競爭優勢在下降。
食品安全引起的行業信任危機:本身,食品安全就是中國老百姓多少年來反映突出的問題,瘦肉精、速生雞、病死豬、抗生素門、獸藥門等等事件,又集中地把封閉的畜牧業一下子集中地暴露在公眾面前,甚至一些行業絕對的龍頭企業也牽涉其中,雞蛋、雞肉、豬肉、鴨肉消費量明顯開始減少,這從近兩年來的行情變化加劇可看一斑,而牛羊肉蔬菜的連續行情見漲也是突出反映,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敢吃自己的肉蛋了,我們的行業又該如何發展?在這個層面上,實際上中國的養殖企業是非常脆弱的。在此背景下,2013年4月28日,兩高公布了《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養殖業甚至成為了高危行業,在1986年瑞典便推出了綠色養豬模式,在全球首先禁止使用促生長劑,中國的養豬業也該尋找技術突破了。
行業的封閉性危機及環境及工業化危機
行業的封閉性危機:畜牧行業和很多行業相比,由于技術障礙和農村行業障礙,是較為封閉的,行業內和行業外交流相對較少,除飼料行業由于如正大等外資企業及希望等國內龍頭企業帶動外,養豬業及養禽業,由于大部分行業專業院校營銷、管理專業略為弱化,過于強調專業技術的位置,而導致了大部分的企業家、老板、中層、員工對專業的迷戀,不足夠關注其他行業如何發展如何突破,而忽視了管理、營銷的培養,又懂專業技術又懂管理營銷的少之又少,從另外的角度也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程度及專業性的再提高,這種封閉性,在和其他行業企業競爭及國外企業競爭過程中,處于劣勢,也制約了行業發展。
環境及工業化危機:中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是伴隨而生的,養豬業規模化的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破壞,普通老百姓意見也很大,隨著在農村對環境污染的重視,如果養豬企業解決程度不夠,沒有實際的解決技術突破,如果發展到臨界點,養豬企業的發展便會受到又一制約。
在環境污染之外,農村的城鎮化工業化也是養豬業要面對的課題,如果養豬業不能帶給政府和老百姓高收益,那么養豬業必須的土地、人員、政策便無法象現在這樣的寬松。
和國外養豬業競爭危機及人才及管理危機
和國外養豬業競爭危機:如上曾提到,中國的養豬業,自基礎便面臨著和國外養豬業的不平等競爭,這一點甚至比養禽業更加嚴重。
做為世界第一豬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國產豬品種能占到5%就不錯,世界上排名前五位的豬育種公司無一屬于中國,與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不相稱,與其他養殖業比較也不相稱。
而外資企業也進入了中國市場,不少企業選擇了以種豬育種為突破口。全球最大的種豬育種公司美國PIC在山東擁有龍大、萬福等幾家祖代豬場,后又在東營通過美國深藍集團投資建設3000頭母豬的曾祖代、祖代豬場。荷蘭TOPIGS將中國總部放在青島,另在齊河、壽光等地積極布點。加拿大海波爾集團也在煙臺海陽建設了原種豬場。
美國艾格菲國際集團資金實力雄厚,整合上下游,產生規模效應,形成壟斷從"預混料生產商"變成了"預混料商+生豬生產供應商",通過在福建、廣西、海南、江西等地設廠,也形成的足夠的影響,此外,美國深南控股集團公司也在山東省利津市建設100萬頭規模的養豬場,由美方獨資建設,包括生豬養殖場、種豬繁育場和飼料加工廠等子項目。
而以價格低、安全著稱的進口豬肉2012年底占總比1%左右 但以每年10%以上增加,在特定條件下,增長可能會更迅猛。
美國、歐盟、墨西哥、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豬又紛紛大舉進軍我國,美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和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去年已和中國一大型貿易公司達成協議,將向該公司出售6000萬磅(約2721萬公斤)不含飼料添加劑的瘦肉豬。
加拿大唐納德安康豬肉進入中國搶占高端豬肉消費市場。
中國的養豬業真的是狼來了!
人才及管理危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養豬企業的管理問題非常突出,因為80后90后農民更向往城市生活,對于農業對農村的逐漸淡化,一線養殖工人的短缺是突出問題,而能夠接受一線養豬工作的以中老年居多,學歷不高也使管理起來較難,畜牧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安心于封閉的一線養豬的也不多,員工流失率高是養豬企業共性問題。
又因為養豬業在目前的環境下,國家政策好,發展機會多,導致了行業內略為浮躁的風氣,能踏實做企業的略少,能踏實在企業中鉆進去,鉆好本職工作的略少一些,而在行業中遇到如行情差重大問題的時候,缺少辦法,而輕易拋棄行業,這在畜牧業中近幾年中是常見到的。
從而導致了行業的人才危機,招人難,用人難,管理難。
結語
雖然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橫向縱向比較,中國的養豬業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行業,只不過是在規模化過程出現了不少新問題或是老問題凸顯,沒有一個行業不存在問題,清醒地知道問題所在才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一步。
在養豬行情好時,粗放式的管理早期企業也能達到40%以上利潤,而到現在的三年周期一年掙錢一年保本一年虧錢,每到行情周期到下降通道的時候,種種情況總是表現得比較突出,成為焦點,成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規模化危機及行業盈利水平下降危機
規模化危機:近三四年來,中國養豬業正處在快速規模化過程中,一方面是因為農村生活發展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家大產業結構引導調整,但在規模化的過程中,因為基礎并不完備,也導致了規模化的脆弱性,如首先是人才儲備的短缺,接著是政府過度補貼而導致為數不少的投機性養豬,不為養豬只為圈地和補貼,并且因政府干預正常市場化的規模化進程,導致養豬企業的發展脆弱,養豬業形成實質上的非健康發展,該面對的問題卻沒有面對過,抗競爭能力弱。最后是正常的行情周期被打破,因為非正常的全市場化進程,在歐美行情周期一般是五年,在國內前幾年是四年,而近幾年就變為三年,與此有很大原因。
行業盈利水平下降危機:本身,中國養豬業的發展就存在著基礎性硬傷,品種絕大部分要從國外引進,做為飼料的最重要部分豆粕60%以上要從國外進口,而生產水平低是多少年來的個體養豬沒有解決的問題,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就表示,中國一頭母豬平均每年只能提供15-16頭商品豬,而在美國一頭母豬一年可以提供28-30頭商品豬,兩者肉價如何比? 再加上疾病(如美國在防控豬瘟和口蹄疫上做得很好,養豬場除了不用掏防治豬瘟和口蹄疫藥物,疫苗的錢也很少)、行情(國外是5年周期,國內目前是3年)、成本(國內人工、土地、原料等綜合上升)等三重影響,行業盈利水平已經比過去明顯下降,養豬企業已經逐漸到了要比比真本領的時候了。
豬肉消費危機及食品安全引起的行業信任危機
豬肉消費危機:在中國,豬肉過去是有錢人吃,普通人用來改善生活,而逐漸地變成是每個普通老百姓的家常食品,雖然還能保持國內肉食品第一品類的地位,在國際上的消費比重上也是領先的,但由于其他品類肉產業的發展,國人對健康的關注,豬肉消費增長放緩,在肉品比重中占比也在縮小,這與國內養豬業目前存在的誤區有關,一味地過于追求規模化工廠化養豬, 一味地追求瘦肉率 一味地追求料肉比 一味追求生產效率,而非追求好吃豬肉的研究,人們肉質風味的觀感在下降,在和其他肉品其他肉質替代品競爭上,中國的傳統豬肉消費文化在弱化,豬肉競爭優勢在下降。
食品安全引起的行業信任危機:本身,食品安全就是中國老百姓多少年來反映突出的問題,瘦肉精、速生雞、病死豬、抗生素門、獸藥門等等事件,又集中地把封閉的畜牧業一下子集中地暴露在公眾面前,甚至一些行業絕對的龍頭企業也牽涉其中,雞蛋、雞肉、豬肉、鴨肉消費量明顯開始減少,這從近兩年來的行情變化加劇可看一斑,而牛羊肉蔬菜的連續行情見漲也是突出反映,如果連我們自己都不敢吃自己的肉蛋了,我們的行業又該如何發展?在這個層面上,實際上中國的養殖企業是非常脆弱的。在此背景下,2013年4月28日,兩高公布了《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養殖業甚至成為了高危行業,在1986年瑞典便推出了綠色養豬模式,在全球首先禁止使用促生長劑,中國的養豬業也該尋找技術突破了。
行業的封閉性危機及環境及工業化危機
行業的封閉性危機:畜牧行業和很多行業相比,由于技術障礙和農村行業障礙,是較為封閉的,行業內和行業外交流相對較少,除飼料行業由于如正大等外資企業及希望等國內龍頭企業帶動外,養豬業及養禽業,由于大部分行業專業院校營銷、管理專業略為弱化,過于強調專業技術的位置,而導致了大部分的企業家、老板、中層、員工對專業的迷戀,不足夠關注其他行業如何發展如何突破,而忽視了管理、營銷的培養,又懂專業技術又懂管理營銷的少之又少,從另外的角度也影響了企業的發展程度及專業性的再提高,這種封閉性,在和其他行業企業競爭及國外企業競爭過程中,處于劣勢,也制約了行業發展。
環境及工業化危機:中國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是伴隨而生的,養豬業規模化的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破壞,普通老百姓意見也很大,隨著在農村對環境污染的重視,如果養豬企業解決程度不夠,沒有實際的解決技術突破,如果發展到臨界點,養豬企業的發展便會受到又一制約。
在環境污染之外,農村的城鎮化工業化也是養豬業要面對的課題,如果養豬業不能帶給政府和老百姓高收益,那么養豬業必須的土地、人員、政策便無法象現在這樣的寬松。
和國外養豬業競爭危機及人才及管理危機
和國外養豬業競爭危機:如上曾提到,中國的養豬業,自基礎便面臨著和國外養豬業的不平等競爭,這一點甚至比養禽業更加嚴重。
做為世界第一豬肉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國產豬品種能占到5%就不錯,世界上排名前五位的豬育種公司無一屬于中國,與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不相稱,與其他養殖業比較也不相稱。
而外資企業也進入了中國市場,不少企業選擇了以種豬育種為突破口。全球最大的種豬育種公司美國PIC在山東擁有龍大、萬福等幾家祖代豬場,后又在東營通過美國深藍集團投資建設3000頭母豬的曾祖代、祖代豬場。荷蘭TOPIGS將中國總部放在青島,另在齊河、壽光等地積極布點。加拿大海波爾集團也在煙臺海陽建設了原種豬場。
美國艾格菲國際集團資金實力雄厚,整合上下游,產生規模效應,形成壟斷從"預混料生產商"變成了"預混料商+生豬生產供應商",通過在福建、廣西、海南、江西等地設廠,也形成的足夠的影響,此外,美國深南控股集團公司也在山東省利津市建設100萬頭規模的養豬場,由美方獨資建設,包括生豬養殖場、種豬繁育場和飼料加工廠等子項目。
而以價格低、安全著稱的進口豬肉2012年底占總比1%左右 但以每年10%以上增加,在特定條件下,增長可能會更迅猛。
美國、歐盟、墨西哥、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豬又紛紛大舉進軍我國,美國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和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去年已和中國一大型貿易公司達成協議,將向該公司出售6000萬磅(約2721萬公斤)不含飼料添加劑的瘦肉豬。
加拿大唐納德安康豬肉進入中國搶占高端豬肉消費市場。
中國的養豬業真的是狼來了!
人才及管理危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養豬企業的管理問題非常突出,因為80后90后農民更向往城市生活,對于農業對農村的逐漸淡化,一線養殖工人的短缺是突出問題,而能夠接受一線養豬工作的以中老年居多,學歷不高也使管理起來較難,畜牧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安心于封閉的一線養豬的也不多,員工流失率高是養豬企業共性問題。
又因為養豬業在目前的環境下,國家政策好,發展機會多,導致了行業內略為浮躁的風氣,能踏實做企業的略少,能踏實在企業中鉆進去,鉆好本職工作的略少一些,而在行業中遇到如行情差重大問題的時候,缺少辦法,而輕易拋棄行業,這在畜牧業中近幾年中是常見到的。
從而導致了行業的人才危機,招人難,用人難,管理難。
結語
雖然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橫向縱向比較,中國的養豬業仍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行業,只不過是在規模化過程出現了不少新問題或是老問題凸顯,沒有一個行業不存在問題,清醒地知道問題所在才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