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半個月前空運940頭加拿大種豬到福州后,上周末近3000頭澳大利亞肉用種牛“坐船”抵達福州馬尾口岸。
關心的讀者會問:為什么我們會如此頻繁引進進口種用動物?這些種用動物身價如何?要隔離45天11月16日,長樂國際機場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940頭品種優良的加拿大種豬。由于豬的類型主要取決于公豬,所以此次引進的都是公豬。12月1日,2931頭澳大利亞肉用種牛抵達福州馬尾口岸。此次馬尾進口種牛則是馬尾口岸在相隔十年后首次大規模大動物入境,也是我國進境肉用種牛規模最大的一次。記者昨日獲悉,目前這些種豬種牛,都已經運送到我省的南平,它們將被隔離45天。福建檢驗檢疫局人士說:“它們到南平封閉45天,不是為了養精蓄銳,而是為了檢查有沒攜帶病原微生物。”其間只有檢疫人員能見到它們,東家也不能探訪。據了解,福建省的國家級隔離場就在南平,是2002年批復建立的。
此后,只要有種用動物進境,就要先到南平隔離檢查,之后才能運往目的地。最近引進的種豬和種牛都前后被送往該隔離場。身價不菲它們遠渡重洋,來到福州的成本并不低。
福州航空業者說,從加拿大到福州要飛行十來小時,按照每小時3萬元的租金計算,另外考慮大型貨機可能空倉返回等因素,940頭種豬租用波音747-400型大型貨機,可能需要花費四五十萬元。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福州機場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進境的種豬,已經被養殖企業買下,每頭的報關價是3萬多元,總共耗資近3000萬元,這些外來種豬堪稱“土豪”,打“飛的”費用顯得微不足道。福州市場上一頭豬也就兩千元左右,本地種豬由土豬養成,價格不高,與外來種豬無法相提并論。澳大利亞種牛的價格不詳,但市場人士預計每頭要大幾萬元,比普通牛一頭四五千元,多十來倍。
市民餐桌上的肉多為洋血統為何大量進口種用動物?福州養豬協會顧問鄭謀詮說:國外種豬養殖比較規范,起步也更早,因此“從副食品基地出來的豬基本上是洋后代”。洋種豬的后代生長周期快,一般5~6個月就能上市,而且料肉比一般在3∶1(即喂3斤飼料可長1斤肉),深受養殖戶青睞。
本地品種生長慢,養殖投入大,在豬價低的時候根本不劃算。記者還了解到,福州市民飯桌上的豬肉、牛肉,大都是洋種養殖而成的,市民到洋快餐店吃的雞肉也是洋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