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作物秸稈及飼草資源豐富,大力發展養牛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犢牛緊缺的問題越來越明顯。安徽省臨泉縣規模養牛發展迅速,目前已有規模肉牛育肥場350家,存欄百頭以上的有68家,存欄500頭以上的有3家,由于當地犢牛緊缺而價格高,規模養殖場的犢牛70%以上都是從外地長途購進的。
通過調查發現,造成犢牛緊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規模肉牛育肥發展速度快,需要大量犢牛補欄;
二是本地能繁母牛養殖比例低,繁育的犢牛數量不足。影響母牛養殖的因素養牛用途已經發生根本變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之后,農民養牛的主要用途是役用,養殖母牛同時還可以繁殖犢牛出售。
隨著農業機械的推廣普及,牛的役用功能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養牛已不再成為農民家庭養殖的必要選擇,養牛數量的減少必然造成能繁母牛數量隨之降低。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多近年來,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在農村青壯年勞力明顯減少,留守在農村的多數是老人和孩子,因家庭缺少勞力不再養牛,千家萬戶散養母牛數量明顯減少。如臨泉縣每年勞務輸出人員在40萬以上,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舉家外遷的約有10%左右。養牛影響生活環境衛生由于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者在當地發展農村經濟,農民收入有了明顯增加,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大部分農民都蓋起了新房,有的還蓋起了樓房。養牛會給生活和居住環境造成污染,所以一些農戶不愿意在新建房內搞養殖。
散養母牛效益偏低農民散養母牛主要是繁殖小牛出售,除去母牛和犢牛喂養成本,以每頭犢牛銷價1800元計,一年養殖一頭母牛收入不超過800元,甚至不抵外出務工一人一月的勞務收入,調動不了千家萬戶養殖母牛的積極性。規模養殖母牛飼養周期長實行肉牛育肥,從購進200公斤犢牛到出欄500公斤育肥牛,一般只需要6個月~8個月。而養母牛出欄犢牛需要16個月,出欄育肥牛需要24個月,養殖周期長,收效慢,資金周轉困難,而且出欄時間不一致,影響銷售價格。
農村社會治安形勢不容樂觀農村偷牛案件時有發生,一些農戶辛辛苦苦一年養一頭牛,一旦被偷盜,不僅經濟上造成損失,而且在心理上造成傷害,影響了農戶養牛積極性,有些農戶想養而不敢養。建議當前要突破犢牛緊缺的瓶頸制約,促進養牛業快速健康發展,應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外地犢牛牛源基地建設,一手抓保護和調動當地群眾養殖母牛的積極性,提高犢牛繁殖數量,滿足當地肉牛育肥的需要。鞏固建立外地犢牛牛源基地充分利用農區具有飼草飼料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好,適宜發展規模養牛的優勢,積極與外地牧區養牛基地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樹立誠信意識,實行訂單生產,保護價收購,確保調入犢牛的數量和質量。
加快發展本地母牛養殖一是大力推廣良種,提高養殖效益。
良種化是養牛業發展的基礎,是提高養牛質量和效益的關鍵。當地畜牧技術服務部門要積極引進西門塔爾、夏洛來等良種公牛品種,加強和完善牛的品種改良點建設,加快對當地土種母牛改良步伐,充分發揮良種牛的長勢好、個頭大、生長快的優勢,依靠良種提升養殖效益,增加養牛戶的收入。
二是科學利用秸稈,降低養殖成本。當地政府和農業、畜牧等部門要引導養牛戶主動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種植飼用玉米新品種,擴大飼用玉米種植面積,加大玉米秸稈青貯力度,做到“貯則有用,應貯盡貯”,提高秸稈飼用價值,增加養殖效益,為養牛業發展提供足夠的優質飼料。
三是調動千家萬戶養殖母牛的積極性。當地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引導農戶養殖母牛發家致富,并對農戶養殖母牛情況進行登記造冊,與農戶簽訂養牛被盜賠償協議,凡是因偷盜給養牛戶造成的損失,由當地政府負責賠償損失的50%~80%,讓養殖戶放心養母牛。畜牧部門要主動搞好技術服務,實行免費防疫,對母牛冷配實行減免收費。
四是積極發展母牛養殖專業村。當地畜牧部門要選擇群眾養牛積極性高、養殖條件較好的村,作為養殖母牛重點示范村來抓,在良種推廣,品種改良,動物防疫,科學養殖等方面做好服務,引導他們發展適度規模母牛養殖。
五是鼓勵發展規模母牛養殖場。當地政府要制定扶持規模養殖母牛的優惠政策,對建設規模母牛育肥場的實行以獎代補,獎勵標準應提高到規模肉牛育肥場的2倍,調動社會各界資金投向規模母牛養殖的積極性。由于母牛繁殖率低,生長周期長,占用資金多,地方財政應拿出專項資金,對農戶養殖母牛貸款的給予貸款利息50%以上的貼息,減輕養殖戶的貸款壓力。
六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地方政府要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偷盜牛案件從快從重嚴厲打擊,公開曝光,切實起到震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