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2年,四川省生豬出欄量最大,達到了7171萬頭,其次是湖南和河南省,出欄量分別為5879萬頭和5711萬頭,排名前十的省份生豬年出欄量均超過了3000萬頭。
全國規模化比例較低
近年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逐年提高,但各地區生豬養殖規模仍以年出欄數1~49頭為主。以出欄量前十大省份為例,2012年出欄量排名前十的省份年出欄量1—49頭的比重平均約為38.86%,而年出欄量1萬頭以上的比重平均僅為7.32%。
其中規模化養殖程度最低的為云南省,年出欄量1—49頭的比重高達83%。相比而言,廣東省規模化程度最高,年出欄量1萬頭以上的比重高達17%,遠遠高于其他省份。
規模化養殖是趨勢
從生豬養殖的成本來看,生豬養殖的成本主要由七大塊構成,其中飼料成本是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占比約為44%;其次是仔豬成本,占比為39%;人工費用位列第三,占比12%,而其他成本費用相對較小。
前瞻網產業研究員、分析師魯樂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規模才有效益,有規模才有市場。從企業的經營效益方面來看,規模化養殖購進的飼料量大,購進價相對而言會有比較大的優惠,每頭豬可降低成本50—100元左右;與此同時,規模化養殖過程中還可以實行自繁自育,在規避仔豬價格波動風險的同時,保證仔豬的品質。從產品質量上來看,推行規模化養殖,有利于實行嚴格的養殖、衛生防疫和環境控制標準,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因此在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比重仍然偏低的情況下,他認為,生豬規模化養殖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