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西環路邊新新家園的趙新華一家打算開車回常熟老家。帶著三四位朋友的托付,他得去把在鄉下宰殺好的兩頭土豬運回來。“這是鄰居阿婆養了9個月的年豬,一頭才160斤,朋友們還不夠分呢。”
這兩天,在蘇州某設計公司從事戶外設計的程露也正在同事朋友當中統計今年過年時牛肉的需求量,她“養”了頭保證不吃飼料的黃牛,要在公司放假前發到大伙手中。其實,這頭牛是她在老家的親戚那里“包養”著的。
年牛、年豬,這時候正是吃香的時候。
飯桌上擺個豬頭給年味加料
住在工業園區的章燕這兩天正在組織同事朋友,要在元旦這天去堂里村一個農戶家里考察“年豬”,這個農戶養著20多頭黑色太湖豬。客人去農戶家里,看中了哪頭豬,農戶就會在豬身上掛個牌子,做好記號。
章燕告訴記者,西山島的那個農家姓張,以前跟她父親一起共事過,是老朋友了,在西山島圈養了二十多頭豬,并打出招牌絕對不喂泔腳,絕對不喂瘦肉精等東西,以吃豬草為主。盡管一頭豬宰殺后買下來,要花三千元左右,但這二十頭豬,一大半在剛捉回豬仔時就有“主”了,剩下幾頭大多也是元旦之前就被預訂好了。
“現在農貿市場里的豬肉總是不放心,農家自養的豬肉放心,味道也好。”章燕說,選來的豬,屠宰處理后他們準備統一在明年1月中旬運到家里分。剔除內臟和豬頭后,一頭豬大約還有70%的重量,而豬頭可以在正月里擺在家里用作祭祀和供奉,很有老底子的感覺。
“我還在小區論壇上貼了個信息,打算明年從年初就認幾頭,到了年底殺豬分肉,已經有好多位鄰居來打聽了。”章燕希望城里人吃年豬不僅僅品嘗美味,還能在平常借看年豬到鄉下走走,看看自己的豬,享受農家樂,這樣樂趣更大。
買年豬不問重量只問吃點啥
做攝影的汪先生今年在閑聊中最喜歡說的一個話題是:“我養了一頭豬,就在新區玉屏山上。過年殺了送點給你嘗嘗。”
他的確沒騙人,今年高新區的玉屏山生態園推出了認養太湖豬的“訂單”。生態園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要送出去的大概有30多頭,都是蘇州和上海客人個人的單子,有些是兩三戶人家拼起來訂的。
玉屏山的豬,顛覆了很多人的觀念。在印象中,豬圈別說是進去了,一般情況還沒等走近就能聞到熏天臭味。但玉屏山位于山塢中的豬圈,卻基本上聞不到臭味。飼養員介紹,這主要是采用了一種叫發酵床生態養豬的技術,即豬圈里墊一層特別的木屑,木屑里種了很多發酵菌,這些菌可以處理掉豬糞豬尿等,使之變得沒有臭味。養殖了一段時間后,這些“木屑”就是最好的有機肥,可以用來肥田肥地。另外,玉屏山的豬還吃得比較“素”,以生態園自產的生態綠色大米、麥麩、谷糠喂養,絕對不能喂復合飼料。“產出的豬肉不僅瘦肉率高,香味跟六七十年的豬不相上下,絕對小時候的味道。”飼養員說。
“從效果來看,這種方式很受客人歡迎,這兩天又新抓來了60多頭小豬仔,是明年的合作訂單。”不過,讓工作人員意外的是,很多客人都對豬的重量不在乎,只想讓飼養員按照土辦法養,只喂豬吃生態園產的農產品,不管豬能長多少重,到年底都按說好的價格付錢。
散養戶“接單”有利可圖
按照目前中國的“豬周期”來算,今年國內豬肉價格攀升之后,明年將是個逐步走低的趨勢,很多中小養殖戶可能面臨利潤降低,甚至虧損出局的局面,而散戶養殖,因為利潤太低,導致大量退出。
不過,按照這種模式,農村散養土豬,又變得有利可圖了。蘇州市農委畜牧站相關負責人說,最近兩三年,這種私人對接散養戶的“戶對戶”訂單逐漸開始流行,總量雖然不大,但增幅很快,除了土豬和土牛之外,土雞和綠色蔬菜等,也有類似的訂單模式。他認為,這也是農業部門鼓勵的散養戶的一個發展方向。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吃到放心的優質農產品,另一方面散戶也能規避激烈的市場競爭,安下心來做好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