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就是她的養豬場!”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棟四層樓房,“新奇特”的豬舍,豬也住起了樓房,真是新鮮。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豬的主人——陳冬晴。
一、使命感召,回鄉創業
陳冬晴,湖北開放學院平面設計2012級畢業生,原本在武漢找到了一份人力資源工作,工作穩定、環境好、工資穩定。“但我覺得我應該回來做點什么,我很早就想創業,為自己、為鄉親們做點實事;有親戚之前蓋了標準化豬舍,養過豬,效益不錯;通過分析市場行情:“豬肉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品,市場需求大,特別是對瘦肉的需求量更大。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蛋質的需求逐漸增加,對豬肉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毅然決定回鄉創業,來到五山鎮熊家崗村殷家大溝開辦了養豬場。
二、大業初創,困難重重
她考察了周圍的環境,廢舊兵工廠廠房全縣有很多,但大多數都荒廢著,而且建新豬舍資金耗費比較大,綜合因素考慮,決定廢舊物再利用,整合資源,在樓房里面養豬。形成“立體養殖”模式。
剛開始她的生態養殖場困難很多,缺少資金,缺乏技術,她就參加了‘武當山養殖技術培訓大會’,同時通過努力和‘河北威遠公司’ 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穩定了生豬保健藥物供應。
三、技術養豬,生態為本
由于受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本地的養殖戶主要以土雜豬為主,但其成活率低,生長周期長,且瘦肉率低。她就引進良種母豬源來改善這一缺點,突出“技術、生態、科學管理”,“生態化、無污染”的方法來實現經濟環境的雙贏局面。
福利養豬
養殖場采用“自繁自養”模式,投資了15萬元用于養殖舍租賃、改造,隨后引進一批襄陽正大集團公司長大二元母豬和杜洛克公豬。重視母豬營養搭配與母豬日常保健,并采取生態模式種植青飼料(俄羅斯菜)。至2013年元月此批母豬開始陸續產仔,平均產仔10.5頭以上,所有仔豬健康狀況良好,無疫病,年效益達到40萬元。在根據豬的生活習性進行不破壞原始廠房的基礎上進行舊物改造,四層樓房采取螺旋機,讓豬也和人一樣,上下來回坐“電梯”。把不同生長階段的豬住在不同的樓層,讓豬也享受“單間”的自由,也曬曬陽光浴。
生態養豬
運用現代、生態的理念,大力發展“豬肥料養茶—雞養茶—雞肥料養豬”的模式,全程無公害、綠色養殖。將養殖廠產生的豬糞尿施肥于茶地,然后利用茶地生態放養土雞,以達到養殖廠與茶商共贏的目的。現已少量放養雞苗,計劃引進雞苗1000只,采取放養模式,自由在茶地采食,這樣一是茶地的蟲害得以控制,更重要的是“天然飼料”飼喂的雞肉食用起來口感更好,方便附近居民實現綠色、無公害食品的需求。
信息養豬
制定遠景規劃,在擴大規模的基礎上,努力利用新知識、新信息技術,通過電商平臺,開展線上服務,利用物流配送到附近地區,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效益,讓廣大居民享受到送貨上門的服務。
扎根農村,服務鄉鄰
養殖廠現計劃擴大規模,預計明年年內再引進一批良種母豬,并達到年出欄商品豬2000頭的計劃。立志在2015年成立“生豬養殖合作社”,帶動周邊居民打破傳統養殖,加入到良種豬的養殖行業來一起創造財富。
現在的困難在于,全程飼喂全價飼料投入成本高。解決方案在于:爭取資金,接收貸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計劃自配飼料,將青飼料菜晾曬干燥,與玉米、麩子、大豆攪拌一起加以粉碎,用來飼喂,可大幅度降低飼料成本。相信要不了多久這些問題都會解決,養豬場會越辦越好。
從這個樂觀、開朗的“新大學生農民”,我們看到了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熱情;腳踏實地、做實事的沖勁;堅持理想、追逐夢想的韌勁。年輕人勇于擔當,富有活力,不斷為我們的新農村建設提供新思路、新想法。有了這群“熱情洋溢、大干實干”的青年人,“中國夢”只會離我們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