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市活禽交易管理辦法》,今年1月31日起至4月30日將實行季節性暫停活禽交易。上海全面暫停活禽交易后,冷鮮雞將代替活殺雞走上市民餐桌。不過,此前有媒體報道,自活禽交易市場重新開放后,從去年6月起推出的冷鮮雞銷售持續遇冷......
根據《上海市活禽交易管理辦法》,今年1月31日起至4月30日將實行季節性暫停活禽交易。上海全面暫停活禽交易后,冷鮮雞將代替活殺雞走上市民餐桌。不過,此前有媒體報道,自活禽交易市場重新開放后,從去年6月起推出的冷鮮雞銷售持續遇冷。
冷鮮雞銷售遇冷,是因為口味不如活殺雞嗎?近日一家媒體做了一個實驗,選了15名上海市民組成“試吃團”,采用同一批次同一品種雞,用活殺雞與冷鮮雞分別做成白斬雞。最終,在“盲選”的結果下,15名市民一致認為,冷鮮雞以更鮮嫩的口感、以較大優勢獲勝。
有業內人士分析,市民不接受冷鮮雞,一方面是吃活禽習慣一時半會兒難以改變,另一方面,有市民覺得冷鮮雞口感不如活雞,是因為把冷鮮雞和冷凍雞搞混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冷鮮雞不受歡迎?在記者的調查采訪中,大部分市民均指出,活雞宰殺,可以親眼看到雞是活蹦亂跳的,且當天活殺后拿回家不用放冰箱直接煮,味道也很可口。然而,冷鮮雞從宰殺、冷凍到銷售,都是在工廠或企業,難以讓人放心雞是否鮮活,以及在冷鏈環節衛生條件是否達標。還有市民表示,冷鮮雞的價格每斤都要比活雞貴,也是一個原因。
從市民的話中不難看出,我們的傳統飲食習慣為什么鐘情于“活殺”,除了喜歡新鮮之外,還有一種“眼見為實”的心態在作祟。要親眼看到才放心,暴露出來的是內心對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冷鮮雞取代活殺雞,人們自然會焦慮:會不會有病死雞渾水摸魚?此外,上海從推出冷鮮雞以來,相關的衛生規范遲遲沒有跟上。沒有標準,光憑企業說合格,老百姓難以信服。
此外,按要求,冷鮮雞在物流銷售環境下要保持0-4攝氏度下,然而記者在實地采訪中發現,一般正規的冷鮮雞銷售點都將冷鮮雞擺在冷柜里銷售,但有些菜場里的攤販打著冷鮮雞的口號,卻將雞擺在常溫環境中,任由飛蟲叮咬。長此以往,很容易因為一顆老鼠屎,而砸了冷鮮雞的牌子。
值得高興的是,據上海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對于期待已久的《冷鮮雞生產和經營衛生規范》,目前該標準正在進入最后的審查環節,近期可望出臺。規范出臺后,我們希望,如果冷鮮雞是大勢所趨,那么從源頭到銷售終端,都請替市民“把好關”,那么市民才會放心去購買冷鮮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