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禽業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如何在品種優化、技術創新、形成規模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有益的探索,這是當前行業面臨的共同課題。
六和集團是我國目前規模較大的畜牧業企業集團之一。集團創辦于 1995 年,是一家集飼料生產、畜禽養殖、良種繁育、畜產品加工、動物保健、生物技術開發等產業和國際進出口商貿為一體的大型農牧業企業集團。截止 2007 年 8 月,集團下屬分子公司 173 家 , 其中飼料公司 79 家,畜產品加工廠 34 家,動物保健品廠 9 家,畜禽養殖場發展到 32 個。資產總額 20.1 億元,員工人數 2.5 萬人。 2006 年集團銷售飼料 320 萬噸,宰殺家禽 2 億只,實現銷售收入 102.75 億元。
在六和集團的產業結構中,主要包含肉雞、肉鴨兩大產業鏈,這種產業鏈包含了從良種繁育到飼料生產、動物保健、冷藏加工、熟食開發的各個產業鏈條環節,目前,六和集團已經具備了年宰殺二億只肉鴨的生產加工能力, 2006 年產銷各類肉鴨產品 38 萬噸,六和已經發展成為亞洲地區、乃至世界最大的肉鴨加工企業。
一、水禽養殖的發展優勢與前景
就肉鴨養殖而言,其產業化生產能力落后于肉雞產業,六和集團的肉鴨發展形成規模也只有短短五六年的時間。六和的肉鴨產業只所以發展如此迅速,除了山東,特別是濰坊地區有著獨特的養殖優勢之外,還與肉鴨產品潛在的市場前景和人們日益改善的飲食習慣有關。
在我國明代就有著對鴨產品滋養強身功效的記載:鴨產品具備甘涼、清虛癆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息驚等功效,因而有史以來,肉鴨就有很高的保健價值。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在悄悄發生著改變。過去,我們這個民族的膳食習慣是以豬肉為主,現在的禽類產品正呈現分割半壁江山之勢。
目前肉鴨養殖生產成本低于肉雞養殖,比較肉雞而言,對養殖環境、養殖條件、飼養管理過程的要求相對低一些,且防疫費用低于肉雞。肉鴨防疫和生長環境資金投入要求低于肉雞 10-20% 。
養鴨的附加值較高,鴨子的副產品如鴨毛就是雞毛的近十倍。
鴨的消費區域在逐漸擴大,由于鴨子的食用方法較多,南方地區是傳統的食鴨區域,近幾年也頗受北方消費者的青睞,鴨子的主要消費區由長江以南迅速向北擴展,目前華北的津京一帶市場的增長幅度驚人。
鴨肉產品主要靠內銷,不太受國際市場干擾,價格相對較穩定,從而使一些養雞戶轉向養鴨,致使肉鴨養殖迅速發展。
國內鴨產業在華英、樂港、六和等大型畜牧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一條龍”產業運作的模式在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六和可進行肉鴨分割加工的冷藏加工企業已達 19 家,帶動了周邊肉鴨養殖業快速發展。同時,為滿足城市高端消費者的要求,肉鴨熟食深加工業也備受重視。目前,濰坊和盛園所產肉鴨深加工熟食達 3 個系列 15 個品種:醬鹵系列方便即食,清香醇厚,回味無窮;老鴨煲系列方便食用、營養豐富、屬滋補佳品;調理串類、加工方便、肉質鮮美、口感鮮嫩;其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山東、江浙一帶,深受消費者歡迎。
二、加強價值鏈建設,實現產業化運作,是我國水禽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小商品化經濟一直是我國水禽業發展的主要特征,過去一直有人認為,這一產業大資本無法進入,規模經濟難以形成,因此,我國水禽業的規模、產業化程度歷來水平低下。如何才能突破這一瓶頸,六和在發展肉鴨產業的過程中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六和的肉雞產業鏈建設起步較早,也有著一定成型的模式和經驗,這種模式和經驗直接影響到了六和肉鴨產業的形成。
應當說,六和的肉鴨發展是 2001 年從地處沂蒙山區的臨朐縣開始。 2001 年前,地處沂蒙山區的臨朐縣肉鴨生產起步之初,全部使用粉料,不適合鴨的采食習慣,飼料轉化率低。六和飼料廠的業務員認為肉鴨顆粒生產潛力巨大,提出了生產顆粒料的想法,飼料廠果斷做出反應,立即投入肉鴨顆粒生產,由此拉開了六和集團肉鴨產業鏈生產開發的序幕。
從粉料到顆粒料,這是農民自配與大工業化生產的分水嶺,飼料顆粒比粉料的轉化率提高五分之一以上,養殖戶效益明顯提高,肉鴨顆粒料的使用在養殖戶中得到了迅速推廣。由于六和集團在魯中地區是最早推廣肉鴨顆粒料生產的企業,而且生產規模大、各項費用低、產品質量可靠,六和肉鴨飼料一度在這一市場上產品占有率達到 90% 以上,魯中的肉鴨存欄量也由最初的幾百萬只,迅速發展到幾千萬只,高峰時達到上億只。
繼魯中肉鴨規模生產的迅速形成之后,魯南、膠東等地的肉鴨生產也迅速形成規模,山東的肉鴨生產基地由此形成規模。
六和集團在肉雞料產業鏈建設中,經過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和成功的運作經驗,其中微利經營、服務營銷、密集開發是六和的三大經營法寶。
由于產品接近、市場交叉,六和集團肉雞生產的三大市場策略也成功應用到肉鴨生產上,肉雞生產的運作模式對肉鴨生產起到了事半功倍、異曲同工的巨大功效,對六和肉鴨的產業發展產生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為滿足廣大養殖戶的生產需要,從 2002 年開始,六和集團開始斥巨資投入肉鴨的良種繁育工作。目前,六和父母代種鴨存欄規模已經發展到 5400 單元,年出欄鴨苗 6000 萬只,祖代鴨存欄 200 單元,年出欄父母代種鴨 7000 單元。
六和種鴨場生產的鴨苗為肉質好、免疫力強、飼料報酬高的櫻桃谷 SM3 品系,父母代鴨場從 2007 年開始全部由六和祖代鴨場供種,品系純正,質量優異。六和種鴨場配備了風機、濕簾、全自動水線和鴨舍環境自動控制系統等先進設備,乳山祖代鴨場的環境控制和內部布局更是以英國櫻桃谷農場為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集團設有統一的銷售服務部,為養殖戶提供種苗調配、上門現場指導等服務,六和種鴨已形成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產品暢銷國內 20 多個省市。
為幫助養殖提升價值,解決銷售通路難的問題,六和原有的各商品雞冷藏加工廠開始進行生產線改造,進行肉鴨屠宰加工。臨沂六和食品廠原為單一的肉雞加工企業, 2004 年公司將兩條殺雞線改建為殺鴨線,日殺鴨能力 3 萬只,月帶動合同鴨 30 萬只。目前,臨沂六和食品廠已通過 HACCP 質量管理體系和 ISO9001 國際質量標準認證,擁有瀝蠟機、打蠟機等十幾項技術創新,公司生產的全系列鴨產品 150 余個品種,暢銷各大快餐店、超市連鎖店以及香港、中東、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2006 年,在青島市政府的支持下,六和集團在青島田潤食品公司的基礎上,投資 4000 萬元,新上一條肉鴨生產線,形成日宰殺 6 萬只的生產規模,可生產白條鴨、分割鴨、調理品等系列產品。公司已建設合同鴨小區 8 個,發展存欄萬只以上養殖戶 20 余個,帶動當地養鴨業走上了產業化發展道路。
六和冷藏廠規范、安全、完善的質量管理得到業內的廣泛認可, 2006 年 11 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組織的“鴨肉、豬肉等級規格”標準制定研討會上,六和集團鴨產品分割標準成為國家制定鴨肉等級規格標準的依據。
至此,六和的鴨產業鏈建設已經逐步形成了種苗、飼料、養殖、動物保健、生物技術、冷藏加工、熟食開發為一體的產業運作格局。各產業板塊的相互支撐,從源頭到出口,產業鏈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企業運作模式。大規模、大生產的運作模式,使六和的肉鴨產業實現了質的飛躍。
三、當前,水禽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應對措施
我國水禽業目前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一是良種繁育、二是產品安全、三是環境污染,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是當前我們發展肉鴨產業的需要關注的三個重點。
高投入、高門檻,努力為下游提供優質種苗,這是六和集團在發展肉鴨產業中的第一立足點。
作為肉鴨養殖與消費的大國,雖然肉鴨業已經取得快速發展,但目前國內整個行業內情況也是參差不齊,良種繁育多元化,但整體水平相對不高。目前我國年宰殺商品代鴨約 18 億只以上,大約僅有 1/4-1/3 是產自純種的良種祖代鴨。
在肉鴨養殖的總成本中,飼料成本占到 70% ,在保證優質飼料的基礎上,良種化程度高低對整個肉鴨養殖的成敗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肉鴨良種化亟待推進。
六和集團現有祖代、父母代種鴨場 5 個,滿負荷生產后,可供商品代鴨苗 6000 萬只。優質種苗是農民增收、健康養殖的基本前提。
就六和來說,每年 6000 萬只的商品代鴨苗供應,連內部肉鴨屠宰企業的生產加工(兩億只)都還遠遠不能滿足,在產業鏈建設方面存在配比嚴重失調的問題,良種建設已成為六和鴨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也是制約國內整個肉鴨產業發展的瓶頸。
我國曾經先后引入多個含有北京鴨血統的國外肉鴨良種,如:櫻桃谷鴨、狄高鴨、麗佳鴨、海格鴨、奧白星鴨等,經市場的反復篩選,最有影響力品種當屬櫻桃谷鴨。
櫻桃谷肉鴨由于其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瘦肉率較高、抗病性強、鴨肉品質好等優點,每只肉鴨可以比其他品種增加收入近 1 元。
據統計,櫻桃谷鴨在全國的祖代鴨存欄量不足 800 單元, 800 單元祖代鴨每年滿負荷可生產 2.9 萬單元父母代鴨,最多可生產 4.5 億只櫻桃谷品系的商品鴨苗,而目前全國商品鴨年出欄量達 18 億只以上,這些商品代鴨中有相當大部分鴨苗不是一代純種苗。
2005 年,六和集團與英國櫻桃谷農場合作在環境優美的乳山一期投資 3000 萬元建成一處 200 單元的六和櫻桃谷祖代鴨場, 2007 年 1 月份生產運作,向社會提供大量優質祖代、父母代鴨苗。 2007 年8月,山東六和櫻桃谷種鴨場追加資金 1800 萬擴建祖代鴨舍 14400 平方米 ,新增 200 單元 , 總規模達到 400 單元,年產種鴨苗 15000 單元,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公司自投產以來受到全國各地客戶地密切關注,產品現集中供應山東市場,并擴展到廣東、黑龍江、河北、江蘇等地,產品供不應求,現已預訂到 2008 年 3 月。
當然,六和的良種繁育業對迅猛發展的肉鴨業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但這一點應當引起行業同仁的高度關注。
關于產品安全問題,這也是我們的一種行業責任。養殖等于餐桌,安全健康才有出路,實踐證明,只有引導農民走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之路,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對于養殖業目前明顯存在著藥殘,違禁添加劑的使用等問題,六和集團也正在強化社會責任,努力從源頭上進行改善。
從 2006 年初開始,六和集團公司先后出資 2500 萬元,推進各經營片區的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小區和現代化農場建設,統一免疫、統一用藥、統一用料、統一收購,使這種產品的安全可追溯體系初步建立起來了。
對于這種新型的養殖模式,我們稱之為是一場產業革命,目前,六和的這種規模化、標準化合同鴨發放量已占總宰殺量的 80% 以上,同時依靠六和冷藏廠的龍頭帶動作用,確保了農民穩定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貢獻。
為了加大健康養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的推廣力度,從今年以來,六和開始成立擔保公司,為農民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在農村地區建設一個長 80 米 、寬 16 米 ,年出欄 10 萬只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需要固定資產投入 40 萬元,流動資金(主要用于購買飼料) 20 萬元,遠遠超出了一般農民的支付能力。同時,農村缺乏相應的融資渠道,金融機構因為缺乏可靠的養殖戶信用記錄和生產收入信息,難以控制貸款的風險,根本不敢給農民發放商業貸款。
六和成立擔保公司,為農民提供各種擔保,主要是: 1 )為養殖戶在合作社內部的采購行為,如賒購飼料,提供擔保; 2 )為養殖戶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所必須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 3 )為養殖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提供擔保。養殖合作社的存在使得養殖戶的采購和銷售行為基本都在合作社的內部成員之間進行,合作社可以全程監控養殖戶擔保資金的使用、周轉和回收,從而降低了擔保公司的經營風險。六和擔保公司是按照《公司法》和《擔保法》規定成立的獨立法人機構,是根據國家各項法律法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這種新型模式將原來“公司 + 農戶”的簡單生產銷售方式轉變成由擔保公司向養殖合作社提供擔保,銀行向合作社貸款,龍頭企業收購產品,合作社歸還銀行貸款的新型商業模式。當然這一模式還剛剛運行,但我們相信只要把產品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把農民的利益放在心上,這將是一項陽光事業,也必將得到全社會的大力支持。
水禽養殖還存在著一個環境保護問題。由于我國水資源總體匱乏,尤其北方始終處于缺水狀態,追求可持續性發展、節省水資源、減少污水排放、保護環境,是水禽業的一種行業責任。六和集團的各種鴨場都先后進行了種鴨的旱養試驗,這在國內其他地區尚無先例。通過試驗證明,在中國北方完全可以采取旱養肉種鴨的飼養方式,并對種鴨的各項生產指標(成活率、產蛋率)無明顯影響。
臨邑六和種鴨場設計規模 2000 單元,目前存養 1600 單元,全部采用無洗浴旱養方式。采取提供一個能讓種鴨洗頭的器具,避免種鴨的眼睛易受污染發炎;加深飲水槽的深度,保證飲水深度漫過成年公鴨的鼻孔,防止絨毛堵塞種鴨的鼻孔。由于沒有洗浴,種鴨消耗體能少,在核定料量時要低于有洗浴時的料量或減少采食時間,以保證合適、理想蛋重,各項生產指標都非常理想。目前,一分場 540 單元已達 68 周齡, 24 周末母鴨成活率達 96.6% ,產蛋高峰 95.6% ,超過 90% 維持 18 周, 94% 以上維持 11 周。受精率高峰 95% 以上,受精蛋健雛率高峰達 96.5% 以上,平均在 94% 以上。
當然,六和在發展肉鴨產業過程中還處于探索和深化階段,與廣大優秀行業同仁比較,在不同的方面還存在著很大差距。我們愿意虛心向各位專家、同仁們學習,力爭使六和的肉鴨業發展更上一個新臺階,努力為我國水禽業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作者: 黃炳亮 山東六和集團副董事長 )
六和集團是我國目前規模較大的畜牧業企業集團之一。集團創辦于 1995 年,是一家集飼料生產、畜禽養殖、良種繁育、畜產品加工、動物保健、生物技術開發等產業和國際進出口商貿為一體的大型農牧業企業集團。截止 2007 年 8 月,集團下屬分子公司 173 家 , 其中飼料公司 79 家,畜產品加工廠 34 家,動物保健品廠 9 家,畜禽養殖場發展到 32 個。資產總額 20.1 億元,員工人數 2.5 萬人。 2006 年集團銷售飼料 320 萬噸,宰殺家禽 2 億只,實現銷售收入 102.75 億元。
在六和集團的產業結構中,主要包含肉雞、肉鴨兩大產業鏈,這種產業鏈包含了從良種繁育到飼料生產、動物保健、冷藏加工、熟食開發的各個產業鏈條環節,目前,六和集團已經具備了年宰殺二億只肉鴨的生產加工能力, 2006 年產銷各類肉鴨產品 38 萬噸,六和已經發展成為亞洲地區、乃至世界最大的肉鴨加工企業。
一、水禽養殖的發展優勢與前景
就肉鴨養殖而言,其產業化生產能力落后于肉雞產業,六和集團的肉鴨發展形成規模也只有短短五六年的時間。六和的肉鴨產業只所以發展如此迅速,除了山東,特別是濰坊地區有著獨特的養殖優勢之外,還與肉鴨產品潛在的市場前景和人們日益改善的飲食習慣有關。
在我國明代就有著對鴨產品滋養強身功效的記載:鴨產品具備甘涼、清虛癆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息驚等功效,因而有史以來,肉鴨就有很高的保健價值。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在悄悄發生著改變。過去,我們這個民族的膳食習慣是以豬肉為主,現在的禽類產品正呈現分割半壁江山之勢。
目前肉鴨養殖生產成本低于肉雞養殖,比較肉雞而言,對養殖環境、養殖條件、飼養管理過程的要求相對低一些,且防疫費用低于肉雞。肉鴨防疫和生長環境資金投入要求低于肉雞 10-20% 。
養鴨的附加值較高,鴨子的副產品如鴨毛就是雞毛的近十倍。
鴨的消費區域在逐漸擴大,由于鴨子的食用方法較多,南方地區是傳統的食鴨區域,近幾年也頗受北方消費者的青睞,鴨子的主要消費區由長江以南迅速向北擴展,目前華北的津京一帶市場的增長幅度驚人。
鴨肉產品主要靠內銷,不太受國際市場干擾,價格相對較穩定,從而使一些養雞戶轉向養鴨,致使肉鴨養殖迅速發展。
國內鴨產業在華英、樂港、六和等大型畜牧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一條龍”產業運作的模式在逐漸走向成熟。目前,六和可進行肉鴨分割加工的冷藏加工企業已達 19 家,帶動了周邊肉鴨養殖業快速發展。同時,為滿足城市高端消費者的要求,肉鴨熟食深加工業也備受重視。目前,濰坊和盛園所產肉鴨深加工熟食達 3 個系列 15 個品種:醬鹵系列方便即食,清香醇厚,回味無窮;老鴨煲系列方便食用、營養豐富、屬滋補佳品;調理串類、加工方便、肉質鮮美、口感鮮嫩;其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山東、江浙一帶,深受消費者歡迎。
二、加強價值鏈建設,實現產業化運作,是我國水禽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小商品化經濟一直是我國水禽業發展的主要特征,過去一直有人認為,這一產業大資本無法進入,規模經濟難以形成,因此,我國水禽業的規模、產業化程度歷來水平低下。如何才能突破這一瓶頸,六和在發展肉鴨產業的過程中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六和的肉雞產業鏈建設起步較早,也有著一定成型的模式和經驗,這種模式和經驗直接影響到了六和肉鴨產業的形成。
應當說,六和的肉鴨發展是 2001 年從地處沂蒙山區的臨朐縣開始。 2001 年前,地處沂蒙山區的臨朐縣肉鴨生產起步之初,全部使用粉料,不適合鴨的采食習慣,飼料轉化率低。六和飼料廠的業務員認為肉鴨顆粒生產潛力巨大,提出了生產顆粒料的想法,飼料廠果斷做出反應,立即投入肉鴨顆粒生產,由此拉開了六和集團肉鴨產業鏈生產開發的序幕。
從粉料到顆粒料,這是農民自配與大工業化生產的分水嶺,飼料顆粒比粉料的轉化率提高五分之一以上,養殖戶效益明顯提高,肉鴨顆粒料的使用在養殖戶中得到了迅速推廣。由于六和集團在魯中地區是最早推廣肉鴨顆粒料生產的企業,而且生產規模大、各項費用低、產品質量可靠,六和肉鴨飼料一度在這一市場上產品占有率達到 90% 以上,魯中的肉鴨存欄量也由最初的幾百萬只,迅速發展到幾千萬只,高峰時達到上億只。
繼魯中肉鴨規模生產的迅速形成之后,魯南、膠東等地的肉鴨生產也迅速形成規模,山東的肉鴨生產基地由此形成規模。
六和集團在肉雞料產業鏈建設中,經過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和成功的運作經驗,其中微利經營、服務營銷、密集開發是六和的三大經營法寶。
由于產品接近、市場交叉,六和集團肉雞生產的三大市場策略也成功應用到肉鴨生產上,肉雞生產的運作模式對肉鴨生產起到了事半功倍、異曲同工的巨大功效,對六和肉鴨的產業發展產生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為滿足廣大養殖戶的生產需要,從 2002 年開始,六和集團開始斥巨資投入肉鴨的良種繁育工作。目前,六和父母代種鴨存欄規模已經發展到 5400 單元,年出欄鴨苗 6000 萬只,祖代鴨存欄 200 單元,年出欄父母代種鴨 7000 單元。
六和種鴨場生產的鴨苗為肉質好、免疫力強、飼料報酬高的櫻桃谷 SM3 品系,父母代鴨場從 2007 年開始全部由六和祖代鴨場供種,品系純正,質量優異。六和種鴨場配備了風機、濕簾、全自動水線和鴨舍環境自動控制系統等先進設備,乳山祖代鴨場的環境控制和內部布局更是以英國櫻桃谷農場為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集團設有統一的銷售服務部,為養殖戶提供種苗調配、上門現場指導等服務,六和種鴨已形成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產品暢銷國內 20 多個省市。
為幫助養殖提升價值,解決銷售通路難的問題,六和原有的各商品雞冷藏加工廠開始進行生產線改造,進行肉鴨屠宰加工。臨沂六和食品廠原為單一的肉雞加工企業, 2004 年公司將兩條殺雞線改建為殺鴨線,日殺鴨能力 3 萬只,月帶動合同鴨 30 萬只。目前,臨沂六和食品廠已通過 HACCP 質量管理體系和 ISO9001 國際質量標準認證,擁有瀝蠟機、打蠟機等十幾項技術創新,公司生產的全系列鴨產品 150 余個品種,暢銷各大快餐店、超市連鎖店以及香港、中東、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2006 年,在青島市政府的支持下,六和集團在青島田潤食品公司的基礎上,投資 4000 萬元,新上一條肉鴨生產線,形成日宰殺 6 萬只的生產規模,可生產白條鴨、分割鴨、調理品等系列產品。公司已建設合同鴨小區 8 個,發展存欄萬只以上養殖戶 20 余個,帶動當地養鴨業走上了產業化發展道路。
六和冷藏廠規范、安全、完善的質量管理得到業內的廣泛認可, 2006 年 11 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組織的“鴨肉、豬肉等級規格”標準制定研討會上,六和集團鴨產品分割標準成為國家制定鴨肉等級規格標準的依據。
至此,六和的鴨產業鏈建設已經逐步形成了種苗、飼料、養殖、動物保健、生物技術、冷藏加工、熟食開發為一體的產業運作格局。各產業板塊的相互支撐,從源頭到出口,產業鏈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環的企業運作模式。大規模、大生產的運作模式,使六和的肉鴨產業實現了質的飛躍。
三、當前,水禽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應對措施
我國水禽業目前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一是良種繁育、二是產品安全、三是環境污染,解決好這三個問題,是當前我們發展肉鴨產業的需要關注的三個重點。
高投入、高門檻,努力為下游提供優質種苗,這是六和集團在發展肉鴨產業中的第一立足點。
作為肉鴨養殖與消費的大國,雖然肉鴨業已經取得快速發展,但目前國內整個行業內情況也是參差不齊,良種繁育多元化,但整體水平相對不高。目前我國年宰殺商品代鴨約 18 億只以上,大約僅有 1/4-1/3 是產自純種的良種祖代鴨。
在肉鴨養殖的總成本中,飼料成本占到 70% ,在保證優質飼料的基礎上,良種化程度高低對整個肉鴨養殖的成敗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肉鴨良種化亟待推進。
六和集團現有祖代、父母代種鴨場 5 個,滿負荷生產后,可供商品代鴨苗 6000 萬只。優質種苗是農民增收、健康養殖的基本前提。
就六和來說,每年 6000 萬只的商品代鴨苗供應,連內部肉鴨屠宰企業的生產加工(兩億只)都還遠遠不能滿足,在產業鏈建設方面存在配比嚴重失調的問題,良種建設已成為六和鴨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也是制約國內整個肉鴨產業發展的瓶頸。
我國曾經先后引入多個含有北京鴨血統的國外肉鴨良種,如:櫻桃谷鴨、狄高鴨、麗佳鴨、海格鴨、奧白星鴨等,經市場的反復篩選,最有影響力品種當屬櫻桃谷鴨。
櫻桃谷肉鴨由于其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瘦肉率較高、抗病性強、鴨肉品質好等優點,每只肉鴨可以比其他品種增加收入近 1 元。
據統計,櫻桃谷鴨在全國的祖代鴨存欄量不足 800 單元, 800 單元祖代鴨每年滿負荷可生產 2.9 萬單元父母代鴨,最多可生產 4.5 億只櫻桃谷品系的商品鴨苗,而目前全國商品鴨年出欄量達 18 億只以上,這些商品代鴨中有相當大部分鴨苗不是一代純種苗。
2005 年,六和集團與英國櫻桃谷農場合作在環境優美的乳山一期投資 3000 萬元建成一處 200 單元的六和櫻桃谷祖代鴨場, 2007 年 1 月份生產運作,向社會提供大量優質祖代、父母代鴨苗。 2007 年8月,山東六和櫻桃谷種鴨場追加資金 1800 萬擴建祖代鴨舍 14400 平方米 ,新增 200 單元 , 總規模達到 400 單元,年產種鴨苗 15000 單元,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公司自投產以來受到全國各地客戶地密切關注,產品現集中供應山東市場,并擴展到廣東、黑龍江、河北、江蘇等地,產品供不應求,現已預訂到 2008 年 3 月。
當然,六和的良種繁育業對迅猛發展的肉鴨業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但這一點應當引起行業同仁的高度關注。
關于產品安全問題,這也是我們的一種行業責任。養殖等于餐桌,安全健康才有出路,實踐證明,只有引導農民走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之路,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對于養殖業目前明顯存在著藥殘,違禁添加劑的使用等問題,六和集團也正在強化社會責任,努力從源頭上進行改善。
從 2006 年初開始,六和集團公司先后出資 2500 萬元,推進各經營片區的規模化、標準化健康養殖小區和現代化農場建設,統一免疫、統一用藥、統一用料、統一收購,使這種產品的安全可追溯體系初步建立起來了。
對于這種新型的養殖模式,我們稱之為是一場產業革命,目前,六和的這種規模化、標準化合同鴨發放量已占總宰殺量的 80% 以上,同時依靠六和冷藏廠的龍頭帶動作用,確保了農民穩定增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貢獻。
為了加大健康養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的推廣力度,從今年以來,六和開始成立擔保公司,為農民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
在農村地區建設一個長 80 米 、寬 16 米 ,年出欄 10 萬只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需要固定資產投入 40 萬元,流動資金(主要用于購買飼料) 20 萬元,遠遠超出了一般農民的支付能力。同時,農村缺乏相應的融資渠道,金融機構因為缺乏可靠的養殖戶信用記錄和生產收入信息,難以控制貸款的風險,根本不敢給農民發放商業貸款。
六和成立擔保公司,為農民提供各種擔保,主要是: 1 )為養殖戶在合作社內部的采購行為,如賒購飼料,提供擔保; 2 )為養殖戶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所必須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 3 )為養殖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提供擔保。養殖合作社的存在使得養殖戶的采購和銷售行為基本都在合作社的內部成員之間進行,合作社可以全程監控養殖戶擔保資金的使用、周轉和回收,從而降低了擔保公司的經營風險。六和擔保公司是按照《公司法》和《擔保法》規定成立的獨立法人機構,是根據國家各項法律法規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這種新型模式將原來“公司 + 農戶”的簡單生產銷售方式轉變成由擔保公司向養殖合作社提供擔保,銀行向合作社貸款,龍頭企業收購產品,合作社歸還銀行貸款的新型商業模式。當然這一模式還剛剛運行,但我們相信只要把產品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把農民的利益放在心上,這將是一項陽光事業,也必將得到全社會的大力支持。
水禽養殖還存在著一個環境保護問題。由于我國水資源總體匱乏,尤其北方始終處于缺水狀態,追求可持續性發展、節省水資源、減少污水排放、保護環境,是水禽業的一種行業責任。六和集團的各種鴨場都先后進行了種鴨的旱養試驗,這在國內其他地區尚無先例。通過試驗證明,在中國北方完全可以采取旱養肉種鴨的飼養方式,并對種鴨的各項生產指標(成活率、產蛋率)無明顯影響。
臨邑六和種鴨場設計規模 2000 單元,目前存養 1600 單元,全部采用無洗浴旱養方式。采取提供一個能讓種鴨洗頭的器具,避免種鴨的眼睛易受污染發炎;加深飲水槽的深度,保證飲水深度漫過成年公鴨的鼻孔,防止絨毛堵塞種鴨的鼻孔。由于沒有洗浴,種鴨消耗體能少,在核定料量時要低于有洗浴時的料量或減少采食時間,以保證合適、理想蛋重,各項生產指標都非常理想。目前,一分場 540 單元已達 68 周齡, 24 周末母鴨成活率達 96.6% ,產蛋高峰 95.6% ,超過 90% 維持 18 周, 94% 以上維持 11 周。受精率高峰 95% 以上,受精蛋健雛率高峰達 96.5% 以上,平均在 94% 以上。
當然,六和在發展肉鴨產業過程中還處于探索和深化階段,與廣大優秀行業同仁比較,在不同的方面還存在著很大差距。我們愿意虛心向各位專家、同仁們學習,力爭使六和的肉鴨業發展更上一個新臺階,努力為我國水禽業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作者: 黃炳亮 山東六和集團副董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