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母豬政府有補貼。年初,村里的干部要每家每戶登記養母豬的數量,而且登記的信息必須和戶口薄上的戶主信息一致,恩施沐撫的村民們風趣地將這一過程,稱為“給母豬‘上戶’”。
母豬也要“上戶”,初一聽有些不解,但在村民們風趣形象的解說中疑惑頓開,且心中涌起陣陣喜悅,因為母豬也要“上戶”中有著豐富的民生內涵。
黨的十八大要求: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著力促進農民增收,保持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母豬也要“上戶”看起來是一件小事,但卻讓人從中感到了溫暖,感受到了政策帶給農民的收獲與喜悅。
惠農政策落地有聲。村民的話最真實,已“上戶”的母豬可得補貼一百多元,它還一年產下了兩窩仔,每窩仔賺得收入4000多元,僅養那有“戶口”的母豬就年賺收入近萬元。還有,種油菜,每畝也可得補貼25元……從中可以看出,黨的惠農政策沒有打折扣,而是原封不動地落到了實處,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農民發展養殖、種植業的重要動力,政策上的扶持使農民有了較大的收獲。
農村干部工作細致。黨的群眾路線要求干部心中要裝著群眾,要有一心為民的情懷。從母豬也要“上戶”一事中我們看到了農村干部忙碌的身影,村里的干部要每家每戶登記養母豬的數量,當然,要登記的遠不只是母豬,諸如張家有多少稻田,李家有多少茶園,張家有什么困難,李家有什么心事,哪里要修路,哪里要筑塘,哪里有隱患,哪里有發展,鄉村干部心中時刻要有一本賬,不能漏,不能錯,更不能不聞不問,要做到大事小事事事關心,張家李家家家幫扶。“去年秋季以來,政府不僅鼓勵我們種植油菜,還號召我們圍繞旅游發展葡萄、牡丹、萬壽菊等觀光旅游農業,說是要讓我們沐撫人民都吃上旅游這碗飯,都沾上旅游發展的光。”鄉村干部著眼未來的眼光,體現出想為民所想,謀為民所謀的情懷。
惠農政策下的民生令人欣慰。一句“給母豬‘上戶’”,表達出農民特有的幽默,這幽默源自他們內心的滿足與希望,近幾年來,惠農政策不斷實施,各類補貼、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各種社會保障及眾多的公益項目不斷向農村傾斜,使農民得到了實惠,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農村的面貌日新月異,到處都是新農村,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
“給母豬‘上戶’”,一句簡單而不乏幽默的話,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令人欣慰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