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分析,我國種豬長期依賴進口,使我國種豬年平均進口量從2000年至2007年間的約2100多頭,到2008年達到近1.2萬頭,2012年高達1.8萬多頭。目前國內飼養的生豬中,基本被杜洛克、大約克夏、長白三種國外種豬雜交品種壟斷,所占比例超過70%。這種以及“重引種、輕選育”造成的“洋豬遍地”現象,嚴重制約我國走向養豬強國,且對我國生豬產業帶來三大隱患:
一是推高養殖成本。“洋豬”死亡率高,成為我國生豬養殖成本上升的一大推手。武漢市漢陽區養豬20多年的劉樹來說,一年死30頭就得凈虧上萬塊飼料錢,這些都得攤入養豬成本。武漢天種畜牧公司副總經理劉師利告訴記者,一些養豬強國養豬成本在人民幣5元/斤左右,而我國由于生豬存活率低,每斤養殖成本高達7元,“這直接推高了老百姓餐桌上的豬肉價格”。
二是帶入疫病。面對引進國外種豬帶來的豐厚短期利益,國內不少種豬場爭相引進,一些豬場正規途徑難以實現便通過走私等方式引種。喻傳洲說,種豬引進渠道雜亂,不少種豬活體或凍精引進未經過國家檢疫,加劇了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生豬疫病的傳播。
如藍耳病1987年在美國爆發后,1995年傳入我國;圓環病毒病1991年在加拿大首次發現,隨后很快在我國出現。由于大量引種,這些國外生豬疫病逐漸替代傳統的豬瘟、肺疫、丹毒三大病,成為我國養豬業主要威脅。
三是容易與人爭糧。長期以來,我國豬與人爭糧的矛盾始終存在。國內傳統的農副產品和分散式飼養模式,由于飼料的營養價值和轉化率不及玉米、豆粕和魚粉,國外豬種難以適應。而適宜玉米-豆粕型飼養的國外豬種,在國內規模化養殖后,帶來的是玉米等糧食需求的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