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進入馬年,家禽業卻因H7N9的蔓延影響依然陰云難散。近日,新牧網編輯部收到行業人士來稿,表述了一位養殖當事者對H7N9的一些思考。本文為作者個人見解,不代表新牧網觀點。
誰從H7N9中得益?
外來“洋種”雞或主導中國肉雞市場
中國肉雞供應有國家安全危機?
一、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肉雞生產和消費國,雞肉是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產品,雞肉主要在本國消費
我國年雞肉產量超過1,000萬噸,主要在本國消費。2010年雞肉產品出口量和進口量分別為20多萬噸和70多萬噸,雞肉貿易占國內產量10%左右,從數量上看,雞肉產品是凈進口。
二、中國“土”黃羽雞和“洋種”白羽雞平分天下
中國雞肉主要來源于“洋種”白羽肉雞、黃羽肉雞、“817”肉雜雞和淘汰雞。
白羽肉雞主要是指快大型肉雞,生產中使用的良種全部從歐美引進,是我國肉雞生產主導品種,數量最多,主要品種有AA+、羅斯308、科寶和海波羅等。2010年白羽肉雞出欄約39億只,占整個肉雞出欄總量的54%左右。
黃羽肉雞是指中國地方優勢品種,廣大消費者多稱之為三黃雞,也有稱草雞、柴雞等,主要養殖區域分布在中國黃河以南。2010年中國黃羽肉雞出欄約24億只,占整個肉雞出欄總量的33%左右。
“817”肉雜雞發源于山東省,年出欄約9億只。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但山東省占了全部出欄量的30%左后。“817”肉雜雞以快大型白羽肉雞父母代公雞為父本,褐殼商品代蛋母雞為母本,雜交一代為肉蛋雜交系。
三、我國生產使用的白羽雞良種全部為“洋種”,內藏外患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自主培育的艾維因肉雞一度占有50%左右的國內白羽肉雞市場份額。進入21世紀,我國白羽肉雞育種出現停滯,生產中使用的良種全部從國外引進,中國對白羽祖代雞的旺盛需求為美國的農業巨頭羅斯、科寶等帶來了滾滾利潤。根據中金公司行業分析師所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2年我國祖代種雞引種量分別為94萬套、118萬套和135萬套。長期、大量的引種直接威脅我國肉雞種業安全,也給家禽生物安全帶來了挑戰。目前,我國每年祖代白羽肉雞的需求量在100萬套左右,“洋種”白羽雞嚴重影響我們肉雞產業穩定及中國肉雞生產戰略安全。
四、白羽雞主導中國屠宰肉雞市場,黃羽肉雞屠宰路漫漫
白羽肉雞屬于快長型肉雞,因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成本低適合工業化集中養殖。此外,白羽肉雞體重較大,一般每只在2-3公斤,適合工業化集中屠宰、分割。產品銷售以分割形式為主,多用于加工行業和快餐行業。
黃羽肉雞屬于慢長型肉雞,生長速度慢、飼料轉化率低、生長周期長,適宜于散養,口感與傳統土雞相近。黃羽肉種雞個體較小,適合于整只烹飪和家庭消費,由于其肌肉中含有多種鮮味、甜味物質,肌纖維直徑細,口感好于白羽肉雞。黃羽雞以主要活雞形式銷售,價格較白羽肉雞貴。
白羽雞和黃羽雞由于產品特質的明顯區別使得其各自的市場定位完全不同,發展方向也不同。白羽雞作為原料肉及輔料,廣泛用于肉類加工也和低端餐飲行業中,其經濟成本的優勢使得其適用于低端消費市場;黃羽雞則由于其產品特質好(例如口感好、質量優、烹飪方式多等),使得消費市場始終處于中高端且更靠近消費者(家庭和中高檔餐飲等)。
五、H7N9疫情或打破中國肉雞結構未來格局,誰從H7N9中得益?
受H7N9疫情影響,“冰鮮雞取代活殺雞”專家聲音呼之欲出。按專家意見,不管白羽雞還是黃羽雞,全部經集中屠宰、分割方能上市。如此執行,脫了毛,黃羽雞鮮活、賣好的優勢蕩然無存,而成本高、凈膛率低等缺點暴露無疑,黃羽雞屠宰PK白羽雞屠宰,白羽雞勝。同時黃羽雞因關市場、不給流通,從而迫使企業關門,中國二千多年的黃羽雞將逐步消亡殆盡。
但有一個現實的矛盾和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肉雞生產和消費國,國人最終還是要消費雞肉的,沒有黃羽雞吃,那我們就養市場經濟選擇機率大的白羽雞,吃它好了,但是就如前述所提,中國生產使用的白羽雞良種全部為“洋種”,按有關畜牧業專家我國要把白羽雞育種自己搞成,也并非10年,8年的易事。也意味著,我們將繼續加大白羽雞 “洋種”的引種力度,繼續為美國的農業巨頭羅斯、科寶等帶來更多的滾滾財源。
我們折騰H7N9一年多了,誰受難,我們都明了,但誰從H7N9中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