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價格反常下跌,使得這些年頻繁經歷“過山車”行情的養殖者們較為憂慮,他們普遍認為一旦行情持續低迷,可能會在養殖戶中引發“追漲殺跌”的散戶心態,進而影響來年生豬供應能力,遭遇報復性反彈,這種局面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不利的。
有統計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豬行業經歷了數次較大幅度的調整,對C PI造成直接影響。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前調整周期一般為5到6年時間,留給業內緩沖余地較大。但是進入2000年后,調整周期已基本縮短至3年。
“春節過后豬肉就進入了消費淡季,這波下跌可能會持續到今年6月份。”唐春祥說,“2013年公司實現了略有盈利,但今年一開頭就迎面潑了盆冷水,今年還能否盈利還很懸。”
“作為規模企業來說,即使價格低迷我們也還有一定的資金緩沖能力,一般不會出現屠殺種豬來降低損失的現象。但是對許多散養戶來說,一旦撐不下去了可能就會這么干,這將致使未來仔豬供應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豬肉價格暴漲。實際上2007年前后那波最為嚴重的生豬價格劇烈波動,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價格上漲,又會吸引大量養殖戶加入或增加種豬,最后又導致供應過量,價格下跌。這似乎成了這些年生豬行業走不出去的一個怪圈。如果這一波價格下跌持續時間過長,很可能引起大量養殖戶的洗牌。”趙剛林顯得有點無奈。
記者在調查走訪時看到,生豬規模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養殖者的投入動輒幾百萬上千萬,但由于土地基本靠流轉而來,房產等地上附著物無法辦理產權,因此難以抵押貸款。生豬因為是活體,也不符合銀行抵押物的要求。融資難可能會成為今后影響生豬穩定生產的一大瓶頸。
唐春祥無奈地表示:“我們企業投入數億元建設了繁育基地,但土地流轉的性質使得廠房等建筑沒有產權。現在最頭疼的就是流動資金壓力大,銀行貸款要抵押,找擔保公司也要求抵押。有時想想真的很郁悶,我們有抵押物還找你們干什么呢?國家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幫助養殖企業解決融資難,至少能在貸款貼息方面出臺一些優惠政策。”
成都市旺萍農民養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唐萍認為,“要打破‘豬周期’,除了要堅持適度規模養殖的大方向外,宏觀調控政策要知道養殖隊伍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認為,在價格低迷之際政策要能夠及時對養殖戶進行扶持。比如這些年生豬價格起起落落,但飼料價格一直持續高漲,一頭豬的飼料成本占到6成以上,工業企業商品賣不出去可以停產,但我們不能,豬天天都要吃,飼料一頓都不能少,這是養殖戶最大的壓力。如果能夠形成機制,在價格低迷之際對符合條件的規模養殖戶進行飼料價格補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穩定養殖隊伍,避免供應大起大落。”
生豬疫情頻發干擾市場供應
唐春祥表示:“過去的經驗顯示每輪價格下跌過后都可能爆發一次大疫情,主要是因為養殖戶虧損之后,在防疫、治病、飼料質量、死豬處理等方面都會減少投入,從而加大疫情風險。不僅如此,生豬存欄量也會大受影響,從而進一步干擾正常的市場供應,加劇價格波動幅度。”
一個值得引起注意的風險,就是豬肉價格長期低迷之后的疫情隱患。趙剛林說:“規模養殖最擔心的就是疫情,過去幾年基本上每年春季和冬季的兩次疫情都躲不過去,非正常情況下生豬死亡率達10%。”
另外,近期媒體報道的一則英國將對中國出口優良豬種精液的新聞,讓記者采訪的許多養殖者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擔心。有觀點認為,隨著近年來我國從國外引進生豬品種的增多,生豬疫病種類、范圍呈上升勢頭,不僅影響到我國生豬產能穩定,也導致疫情多發,危及食品安全。這些養殖者建議,國家應加大投入,改變我國生豬“重引種,輕培育”的現狀,加大本地品種培育,提高種豬抗病性能,這樣才能從源頭上穩定生豬產能。
眉山市仁壽縣是四川生豬生產重點縣之一,華夏豬網年出欄生豬200萬頭。養殖大戶尹仲全的養豬場年出欄生豬6000頭左右。說起生豬疫病,尹仲全一肚子苦水:“疫病頻發直接吞噬了養殖戶的效益。許多疫病過去我們這里都沒有,或者很少發生,但是隨著近些年大量從國外引進新品種,生豬疫病的種類也多了起來,比如藍耳病就是典型的引進性病種。不僅如此,許多病毒還開始出現變種,疫苗研制的速度都快趕不上病毒變種的速度了。現在許多疫苗的有效率僅有15%,打兩遍疫苗心里都沒底。”
樂山市中區興旺牧畜養殖專業合作社業主魏樹洪也說:“過去生豬發病,請獸醫打點青霉素、鏈霉素就能管用,如今‘怪病’越來越多,很多都是從國外傳進來的,傳統的打針防疫難以奏效。我們現在不得不請專家來講解防疫技術,一小時講課費就要幾百元,一般養豬戶哪里請得起?”
我國作為世界生豬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能繁母豬存欄比重原本一直是生豬生產調控的重要指標,然而記者走訪發現,隨著近年來生豬疫病增多導致母豬抗病性下降、繁殖能力降低,這項指標在養殖基層已經難以發揮“風向標”的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一頭母豬一年只產出14頭左右的商品豬,而歐美國家均在24頭以上,差距巨大,這也導致了雖然我國能繁母豬基數大,但仍會出現商品豬供應短缺的現象,成為豬價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
巨星集團副總裁岳良泉說,現在規模養殖戶都很重視從國外引進優良豬種,但其實許多品種的基因都是從我們國家流出的。比如我國的太湖豬本是世界上繁殖能力最優秀的品種,一胎產仔可達20多頭,國內花大價錢進口的豬種其實不少都有太湖豬的基因。國家確實應該高度重視我國優質豬種的培育問題,現在這塊工作基本上是企業自己在做,巨星在這方面的投入都有幾百萬元,一般的養殖企業很難承擔。
市場應成調控主要力量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養殖業內人士稱:“過去一到行情反彈價格好起來的時候,平抑肉價的措施就要出來了,大量外國豬肉也開始進口了。消費者的權益需要保護,養殖者的權益難道就不需要保護么?我認為市場才是生豬產業調控的主要力量,政府手段只能是補充,應盡量減少直接干預。”
眉山市仁壽縣華立生態種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尹仲全告訴記者“政府調控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存在滯后性,往往是政策落到基層時,養殖戶最困難的時候也已經過了。比如能繁母豬補貼就是這樣,行情低迷之際,政策還在調研制定過程中,等國家的錢到位了,價格已經開始反彈,國家補貼反而會吸引一大批人跟風養豬,造成新一輪的過剩和價格下跌。跟風者虧損出局,普通養殖戶紛紛退出,又導致供不應求,價格猛漲。”
仔細梳理近年來我國生豬生產調控措施,不難發現政策導向正在朝著養殖戶盼望的方向發展:政府直接干預手段在減少,更多地是讓市場成為調控的主要力量,這應該成為我國今后生豬生產、調控堅持的方向。
一個顯著的信號是,2011年豬價上揚時,國家相關部委明確表態不會出臺政策控制豬肉價格,這表明了政府調控正在變得更加尊重市場的主體地位。
另一個政策變化在許多養殖戶眼中同樣具有積極意義:2013年全國性母豬補貼暫停。樂山市市中區一位養殖大戶認為,在規模化養殖水平越來越高的今天,能繁母豬補貼這種帶有“普惠”性質的政策,對提高養殖現代化水平難以有真正的幫助。“好鋼應該用在刀刃上”,暫停母豬補貼后,如果將有限的政府資金集中用于促進養殖水平的現代化,讓規模養殖戶成為生豬生產主力軍,才是符合市場規律的行為。
提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生豬目標價格保險的內容,眉山市仁壽縣養殖大戶尹仲全顯得異常激動:這才是真正讓市場發揮調控主要作用。過去我們養殖戶最盼望的就是價格低迷之際,能有實際扶持,但單純的政府手段最大的問題就是政策的滯后性,“遠水解不了近火”。如果開展目標價格險,養殖戶可以在價格低迷、虧損嚴重的時候,通過保險賠付獲得一定的補償,很大程度上能夠穩定養殖隊伍,這是生豬生產穩定的基礎。
實際上,從2014年1月開始,中國人民保險四川分公司就已經啟動“規模養殖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單”,當豬糧比低于6:1時,投保戶即可按約定獲賠,保險費率較其他同類保險更低,而且政府承擔了80%的保費,養殖戶自繳僅為20%。目前人保四川分公司已經為川內兩家投保規模養殖戶全年出欄生豬“跌價”損失提供高達1500萬元的保障。
記者了解到,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保險期為1年,理賠周期為一個月,即每月計算當期出欄生豬生長期間的平均豬糧比,當豬糧比低于承保時約定的豬糧比時,公司對當期出欄生豬數量按條款計算賠償。這種賠償方式可以涵蓋承保期每個月的價格變動,敏銳地捕捉生豬價格的波動并及時給予保險補償。
唐春祥認為,政府創造條件,讓每一個主體按照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進行博弈和整合,從而達到資源最優化配置,這才是我國生豬產業實現長遠發展的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