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活禽交易市場進入H7N9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長“寒冬”。廣州市自2月15日起至2月28日在活禽批發市場和農貿(肉菜)市場活禽交易區實行短期休市,記者走訪多個肉菜市場發現,活禽檔口均已按規定停業。
位于海珠區下渡路鷺江新街市的肉菜市場,5個活禽檔口均張貼了休市告示,檔口內只剩一個個空籠子。而在楊箕共和村肉菜市場,4個活禽檔口也無一例外地閉門休市,未見檔主身影。
廣州市江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家禽公司總經理江偉烽表示,休市前家禽產量就已下降了兩三成,市場需求萎縮了一半,現在全面休市,雞農手里積壓的雞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廣州家禽市場通過正規渠道銷售的活禽日均16萬只左右,加上城中村等肉菜市場的銷量,休市半月可致約300—400萬只活禽壓欄。”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鄭宇潔告訴記者,家禽養殖人員和零售批發商因H7N9遭遇重創,銷量下滑和活禽休市之下,飼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卻持續支出,產業資金鏈承壓,相關企業或面臨倒閉和破產的風險。
據了解,去年5月,廣州動用價格調節基金,對全市規模家禽養殖場(種禽場除外)及禽類加工企業給予臨時補貼,總計金額約2200萬元。這是廣州開征價格調節基金兩年來,首次啟動該基金幫扶受特殊情形影響的相關企業。而不久前,香港也出爐了“禁雞令”下的補償方案,為受影響的五個行業,包括雞農、批發商、零售商、運輸商和批發市場自雇工人提供補償和津貼共1770萬元。
廣州市農業局表示,正積極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訂維護家禽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和家禽生產維持性補貼方案,以減少家禽業損失,穩定其生產。
與此同時,專家建議,業界也應主動轉型升級。家禽養殖企業除了要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養殖環節生物安全水平、降低疫病發生風險之外,還應積極實行產銷對接商戶和消費者,發展屠宰深加工,創立家禽品牌,做大冰鮮市場,延伸產業鏈,最終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喜歡吃現場宰殺的新鮮活禽勝于冰鮮,是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廣東地區尤甚。然而,歷經“非典”和“H5N1”“H7N9”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事件后,這種飲食習慣正遭遇顯著的安全風險沖擊。盡管目前對于人感染H7N9病毒的感染途徑尚不明晰,但多數專家認為,活禽市場是最大的潛在危險。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活禽市場存在防疫設施不健全、檢疫手段落后、缺乏管理體系等問題。活禽經營場所、宰殺場所以及活禽籠具、宰殺器具等清洗消毒工作不能定期進行,運載活禽的工具也甚少進行清洗消毒,不利于疫病的防疫和控制。建議改變禽類的銷售、食用模式,盡量往冰鮮雞的方式上走,才會逐步降低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