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要保障市民有肉吃,一邊要保障生態環境—昨天,記者從市農業部門了解到,一個能解決這一矛盾的畜牧業調整優化方案已出臺,主要通過走農牧結合的生態循環畜牧產業之路,來保障溫州的畜禽產品本地自給率,及建立與美麗浙南水鄉相適應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格局。
此次方案在調整優化畜禽養殖區域布局上,要求到2015年底,在鹿城區、龍灣區、甌海區、經濟開發區、生態園、永嘉縣和洞頭縣(甌江口新區)要穩定生豬飼養量;在文成縣要嚴格控制生豬飼養當量;其他5個縣(市)要發展農牧結合的生態養豬業,但在水源保護地禁止生豬等養殖。另外,在優化畜禽的品種結構中,主要指導發展牛、肉羊、兔等節糧型草食動物和優質高效禽業,及加快發展奶業和鴿業。在推進產業整體提升方面,要求引導養殖密集區域的散養戶“出村入園,集中小區”的規模養殖,培育和壯大生態畜牧場。力爭到2015年底,全市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提升58%,家禽規模化水平提高96%,培育一家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的大型乳品加工企業、一家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禽加工企業以及三家注冊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新型畜牧產業合作組織。
據介紹,為建立與美麗浙南水鄉相適應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格局,我市各縣(市、區) 要在2014年3月底前制定出臺生態畜牧業發展規劃,在環境敏感地區依法劃分禁養區、限養區并向社會公布;并大力推廣應用自動化喂料系統、節水節料等現代化設施設備以及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備和工藝。到2015年底 ,完成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的生態化設施化改造,落實畜禽種養配套生態消納地81萬畝,規?;B殖場排泄物資源化利用達到97%,豬肉自給率可提高15%,家禽養殖量控制在4500萬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