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013年,谷城縣連續獲得財政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獎勵資金的落實促進了谷城縣生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1、生豬良繁體系逐步健全。
該縣狠抓良種引進、定向雜交、人工授精和自繁自育,推進生豬品種改良工作。一是核心群以引進為主,與穩定的原種豬場建立良好的供種關系,以確保繁殖群的種豬更新;二是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分別建立數量適中、質量優良的生豬繁殖群和生產群,鼓勵興建和擴建優質豬繁殖群和生產群;三是根據各鄉鎮能繁母豬的飼養規模和區域布局,以生豬人工授精站點為網絡,合理配置良種公豬,提高人工授精覆蓋率;四是加強種畜禽生產經營管理,推進畜牧良繁體系建設規范化。目前,全縣良種母豬存欄4.89萬頭、良種公豬251頭,已建成生豬良種繁殖群18個,生豬人工授精站20個,近幾年先后從桑梓湖豬場、神童牧業、鄂美公司等原種豬場引進一元母豬1000頭、良種公豬50頭,已建成的10個鄉鎮良種繁育群豬場存欄母豬600頭,全年為社會提供生產群良種母豬近15000頭。
2、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逐步完善
該縣把動物防疫基層基礎基礎設施建設和冷鏈體系建設作為提升畜牧產業安全生產的突破口來抓。建成了一座60平方米的疫苗存放冷庫,對茨河、南河兩個鄉鎮的防疫基礎設施投入30多萬元做了標準化改造。同時,通過強化基礎免疫接種工作,全面實施規模養殖場畜禽養殖檔案建設,進一步加強了規模養殖場疫病監測和生產投入品監管,做好了縣內畜產品安全源頭治理工作,實現了全縣清凈無疫的目標。
3、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快速推進。
截止目前,全縣新、改、擴建生豬養殖小區44個,年出欄58.88萬頭;全縣生豬規模養殖場(戶)達到605家,其中萬頭豬場6家,5000頭豬場12家,1000頭豬場163家;達到部級標準化示范場1家,省級標準化示范場3家,市級標準化示范場53家,縣級標準化示范場141家。養殖小區自身發展壯大,一方面顯現出產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又帶動產業內其他養殖場戶從技術進步、設備設施完善、生產環境合理化整治等方面實現了共同發展。
4、產業化經營水平迅速提升
生豬養殖規模戶在地域、規模、標準化程度、生產管理水平等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分別歸攏到谷城縣養豬協會、谷城縣雙聯生豬合作社、谷城縣農友生豬合作社、谷城縣利民養豬合作社等四個生豬專業合作組織。這四個生豬專業合作組織在谷城縣康利生態養殖公司、谷城縣再然生態牧業公司兩家市級龍頭企業的帶領下,正致力于“六統一”的模式組織生產,即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供藥、統一防疫、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銷售,目標是實現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科技貢獻率、提高生產利潤。2009年,谷城縣委、縣政府出臺了谷發[2009]16號《關于十二五期間谷城縣畜牧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本著資源優化利用的原則提出了在谷城縣丘陵、平原鄉鎮突破性發展生豬產業的意見,并在隨后又提出了建設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和百萬頭良種仔豬繁育基地兩大生豬產業項目。圍繞縣委、縣政府對生豬產業的科學規劃,谷城縣在生豬產業和關聯產業布局上實現了和諧發展,產業水平不斷提高。
5、市場供給能力逐步增強。
谷城縣交通運輸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本地較大的生豬產出量,漯河、武漢、宜昌、襄樊、仙桃等地的雙匯、雨潤等數家肉聯企業紛紛派人常駐谷城縣收購生豬。安康、南陽、十堰和襄樊的部分縣市生豬運銷商也常年調運生豬到谷城縣生豬批發交易市場。使得谷城縣已經成為鄂西北主要的生豬銷售集散地。目前,谷城縣建成生豬批發交易市場4個,年批發交易生豬總量138萬頭,其中谷城縣本地生豬外銷40多萬頭,占批發交易量的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