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4年以來,全國豬肉價格波動周期愈來愈短、不斷重復的“價跌—退出—短缺—價漲—涌入—過剩—暴跌”怪圈,令養殖戶時而高興,時而沮喪。同時,這也考驗著宏觀調控的智慧與藝術,因此對于養殖戶今后的發展有以下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在素質
低迷時期,恰是我們學習與反思的大好機會。只有不斷地提高技術,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反思:這場行業危機給我們的教訓是什么?我們的產品結構、營銷方式,以及對市場的預見性是否需要不斷完善?在學習與反思中,我們才能掌握規律,從而適應變化,甚至引領變化,從而成為行業翹楚。
在理性
2014年春節前后,豬價一路走低,旺季不旺,打破了10年來的常規。各種悲觀論調甚囂塵上,甚至有專家認為,今年將會是養豬虧損最嚴重的一年。
當此之時,養豬人一定要秉持理性。作為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無論哪一方面都不希望它走向崩潰。發改委將啟動收儲的表態,政策底已清晰可見。作為國民的主要肉食來源,以此為強大支撐,相信市場底的出現也將為時不遠。
在信心
信心來自于實力,來自于對行業的清醒認識。在別人貪婪時,我們要充滿恐懼;而在別人恐懼時,我們要敢于貪婪。
養豬業的長期、持續虧損可能帶來整個行業格局的變化,可謂“危”中有“機”。只要我們能夠在一片蒼黃中看到遍地春色,就一定能夠迎來養豬業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