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
2013年,我市牛存欄45.44萬頭,出欄33.96萬頭;生豬存欄572.86萬頭,出欄1101.49萬頭;羊存欄100多萬頭,出欄140多萬頭;家禽存欄1.09億只,年內出欄5.63億只,畜禽飼養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市肉類總產量188.6萬噸,奶類總產量50.9萬噸,禽蛋總產量26.5萬噸。全市有規模飼養場、戶10萬多個,養殖小區4000多個,全市畜禽糞便年產生總量達753.3萬噸。畜禽糞便的利用問題,已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三八六”環保行動意見,積極治理面源污染,努力打造生態畜牧業。截至2013年底,完成新建禽糞污處理設施示范工程117個,新建、改造標準化飼養場116個,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684.7萬噸,綜合利用率達90.9%,超額完成了年度治理任務。
一、深入調研摸底,搞好科學規劃
對兩河流域進行了調查摸底。兩河流域涉及到臨朐、青州、壽光、諸城、坊子、峽山、昌邑、安丘、濱海九個縣市區,沿途46個鄉鎮、街道,2009個自然村。飼養品種有豬、肉雞、肉鴨、奶牛、肉牛、狐、貂等,有各類畜禽飼養場3477個,畜禽存欄量5082萬頭(只),出欄量14824.9萬頭(只),有獸藥、飼料廠家86處,有屠宰加工廠120處。
目前,兩河流域的畜禽糞便處理方法:一是堆積發酵。大部分養殖戶都采用堆積發酵法來處理糞便,作為優質農家肥還田農業,進行循環利用。二是生態養殖。部分畜禽養殖場利用糞便飼養蚯蚓和種植有機蔬菜。三是沼氣池發酵。部分畜禽飼養場建有沼氣池,利用沼氣池發酵來加工處理糞便,沼渣用作肥料,進行循環利用。四是有機肥加工利用。諸城、昌邑、臨朐建設了有機肥加工車間,利用畜禽糞便加工肥料,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二、制定具體方案,明確任務目標
制訂印發了《濰坊市畜牧業面源污染治理方案》和《濰坊市“兩河”流域畜牧業開發建設指導意見》。確定了三年目標和治理措施。到2015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程度達到80%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要全部配套建設畜禽糞污處理設施,新建畜禽糞污處理設施示范工程300個;畜禽養殖標準化程度達到70%以上,新建、改造標準化飼養場300個;采用生物發酵加工有機肥、沼氣和沼渣利用、糞便錐積發酵、發酵床飼養畜禽、糞便養殖蚯蚓、蛹蛆等方式進行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的比例達到50%以上;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養殖場區達到240家;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到30%以上。
劃分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確定“兩河”流域1000米范圍內為畜禽禁養區,1000米—3000米范圍內為畜禽限養區,3000米范圍以外為生態養殖區。禁養區內的養殖場在2015年前全部遷出;限養區內,不再審批新建養殖項目;生態養殖區內,要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治污,逐步取消千家萬戶散養方式。
三、推廣多種模式,根治面源污染
發展規模化養殖,推行標準化生產。落實規模畜禽養殖場區建設審批制度和登記備案管理制度,加強污染物處理設施配套建設,大力推行畜禽養殖場區“三分離”(雨污分離、干濕分離、凈道與污道分離)、“兩配套”(配套沼氣池、配套無害化處理設施)、“一結合”(種養結合)新模式。全面推行畜牧標準化生產,確保生產過程全程控制,糞便等廢棄物全部得到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積極開展現代畜牧業示范園區創建行動,以規范場區布局、養殖場舍改造、信息化裝備、生物技術推廣、防疫和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備為主要內容, 著力搞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的標準化改造。
推行生態養殖模式,減少畜牧業面源污染。以推行全封閉、自動化、信息化飼養模式和高效益、零排放的自然生態養殖模式為重點,推廣普及健康清潔養殖新模式。積極推廣應用“農作物秸稈—青貯飼料—養畜—種植”、“畜—沼—糧”、“畜—沼—果”等循環養殖模式,利用農作物秸稈養畜,利用畜禽糞污發酵后產生沼氣,利用沼渣作為農作物有機肥料,實現種養有機結合、資源循環利用,提高畜牧業發展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推廣應用治污新技術,提高畜禽糞污治理水平。積極推廣“干濕分離、糞污制肥;節水養殖、廢水回用;沼氣凈化、沼液施肥;種養結合、設施配套;塹料養殖、生物降解”的新型治污技術。建立健全科研推廣服務體系,積極支持畜禽糞便等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的引進、研發和推廣應用,不斷提升治理的科技含量,提高整體治理水平。
擴大有機肥生產,增加畜禽糞便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運行機制,擴大有機肥生產能力,使更多的畜禽糞便轉化為有機肥料,減少面源污染,改善土壤結構,實現養殖與種植的有機結合。各縣市區政府要盡快出臺扶持政策,對以畜禽糞便為主要原料生產有機肥的企業,給予適當的補助,逐步增加畜禽糞便等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