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江死豬再出現,農業部緊急要求各地推動轄區內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所統籌規劃、設施設備建設完善工作,無公害處理設備生產廠家因此聲名雀起。
“前幾年市場一直不好。直到2013年國家才重視,2013年總共賣了80多臺設備,浙江省有40臺”廈門惠盈動物科技有限公司區域經理莊建軍向南方農村報記者介紹,目前進入該領域的企業大大小小有數十家,但是真正稱得上龍頭的企業還沒有。
化制和發酵兩大工藝
據了解,目前無公害處理設備選擇的工藝主要分為:化制(提取油脂)和發酵(生產有機肥)兩種。其中化制工藝需鍋爐供能,用戶要配備特種設備執照,廣東省唯一一家病死豬無公害集中處理示范點“高州市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采用的就是化制工藝。山東眾泰達工業裝備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鐘如杰介紹,國內從事化制工藝的廠家傾向于生產大型設備,小型設備適合單個養殖場、屠宰場等零散處理地區。如果每個養殖場都要采購一臺,不可避免有設備閑置,如果一個縣一個點,可以優化配置資源,也便于政府立項。
“以病死豬平均30斤計,一臺日處理量達10噸的大型化制機組,一年可處理病死豬超過150萬頭,能滿足一個養殖大縣的需求,”諸城鑫正達機械有限公司區域經理田曉軍說。
而溫氏集團、廈門惠盈等企業則引進的是臺灣的高溫發酵技術,高溫發酵設備很多用電熱就可以滿足需求,具有小型化特點。但有觀點認為,目前化制工藝溫度控制在120℃以上,可以保證100%殺死病原菌,而高溫發酵工藝溫度在90℃以下,不一定能保證完全殺滅病菌。
成本高企是推廣難點
無公害處理設備推廣的難關是成本。目前高州處理中心項目由政府財政投入約1568萬元建成,日處理病害動物12噸,年生產油脂可盈利約32.96萬元。據悉,化制設備依照型號大小,采購價格分別從50萬-1000萬元不等,多數受訪廠家認為,發酵工藝成本低于化制工藝,但市場價也多在50萬元以上。為此,一些化制廠家推出了日處理500公斤、總成本不超過20萬元的小型設備,但仍然要求養殖場存欄達到5萬頭以上。
不少養殖戶認為,存欄生豬10000頭左右的豬場,建造的化尸池成本需3-4萬元,花費50萬元采購一臺病死豬處理機,一時難以接受。另一方面,一個萬頭豬場一年病死豬正常為800頭左右,平均一天只有2-3頭病死豬,設備將處于長時間閑置狀態。廣西大學教授何若鋼介紹,不少大型豬場采用由美國引進的成本極低的堆肥發酵法,運用鋸末屑、好氧微生物對動物尸體分解產熱,在60-70℃的高溫下腐熟尸體,無需采購設備。對該技術的病原檢測項目也在進行中,如果被證明安全可行,無公害處理設備的市場份額會被壓縮到很有限。
田曉軍則認為,自己考察過福建的堆肥發酵項目,確實有處理量大、成本低的優點。但是期間會有強烈惡臭產生,不適用于居民地帶,另一方面不能根本上杜絕病毒傳播。
政府不推動則賣不動
受訪企業多反映公司很少直接接觸養殖戶,主要走政府路線。上海、浙江、江蘇等多個地區都已建起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政府是最主要的推廣力量。
此前,《全國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方案》提出的機制之一就是:建設無害化處理廠,采用政府直接負責運轉或調動社會力量實行企業化運作等多種模式,集中處理中小型養殖場和散養戶的病死豬。據了解,該方案將以全國的多個生豬調出大縣作為試點,高州市、化州市、江城區、新興縣、溯溪縣成為廣東省試點地區,試點時間為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
資料顯示,廣西南寧市武鳴縣投入無害化處理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及管理經費60多萬元,用于招標采購焚燒設備與高溫降解設備。廣西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李軍認為,目前廣西政府對無公害處理試點地區的堆肥發酵、化尸池、無公害處理設備都有補貼項目,由不同企業在當地部門指導下,結合實際,自行選擇處理方式。
莊建軍認為,公司目前是政府、豬場兩條線一起運作,但養殖戶觀念一時難以轉變,公司目前有7臺設備在廣東運行,而單浙江政府2013年一年的采購量就有40臺。不少企業表示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市場開發規劃,更多是從畜牧類會議上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