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區一:豬價低,趕快降低飼料費用支出
有些人認為飼料是養豬的最主要費用支出,所以豬價走低,趕快使用價格便宜的飼料,奢求養豬成本的降低。但這樣做的后果一定是各階段豬只生長緩慢、肉豬延遲出售、飼養密度增加,反而造成病多難養的困境,真可謂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正確的認知是:“降低養豬成本”不是降低飼料費用支出,而是降低豬肉成本,要降低豬肉成本,一定要改善飼養成績。
雷區二:養豬賠錢,養殖效率影響不大
有些朋友認為豬價低迷,不管怎么養都會賠錢,所以母豬產仔多少、小豬長的快慢、仔豬成活率的高低和豬只長勢的好壞都不會左右賠錢的現狀,所以養殖效率就變得無足輕重。接下來,我們就來細算一下,看養殖效率的提高是不是能幫您減少損失。
首先,每頭母豬一年需要耗成本約4850元(飼料3500加上分攤后備公豬,后備母豬、人工、利息、折舊、藥費等),若每年上市23頭肉豬,每頭成本210元(4850/23),假如每年上市15頭肉豬,每頭成本就是323元(4850/15),每頭出生成本可相差一百多元。
再者,以萬頭豬場為例,肉豬體重達110kg,190日齡出售與160日齡出售,差了30天。飼料至少要多吃50-75kg,支出大約增加200元。從出生到出欄死亡率為10%與30%相比,每年死亡差別20%,相當2000頭小豬,每死一頭豬要損失300-500元(初生成本+飼養成本),共損失80萬元,分攤到800頭,每頭增加成本100元。
另外,健康的豬用藥少,出售早,不僅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還節省了人力成本,與處于亞健康和經常有疫情的的豬場相比較的話,每頭豬成本相差50-100元。
通過以上的數據,可以清晰地發現,養殖效率的高低很大的影響著養豬成本,賺不賺錢,完全由飼養成績來決定。
雷區三:生下來小豬死掉算了,不養不賠,多養多賠。
針對上面的觀點,我們來做一下損益分析:
生下來的小豬棄養,則直接損失為323元;沒能好好養,半路死掉,成本又多了近三百元;沒死,但養的差,豬只易生病,生長變慢,料肉比差,又得增加至少300元的成本。反過來,要是用好的飼料,用心養,因為固定成本已經被其他豬只分攤掉了,實際出欄成本為1200元,那么只要有6塊/斤的豬價,等肉豬200斤出欄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得到1200的收入,這樣就做到不賠不賺。
雷區四:豬價不好,乳豬料是最貴的,吃便宜一點的就好。
事實正好相反,乳豬料是最便宜的料,因為吃乳豬料這個階段的料肉比是1.1-1.5,而后期料的料肉比是3.5-4.3:1,所以按照長肉的成本來講的話,乳豬料的價格是最便宜的,而且乳豬料因價格原因質量變差的話會影響小豬的生長,生長狀況不好,就會造成300元以上的損失,要是半途死掉,損失又將翻一番。為了減少損失,對小豬好好照顧和飼養才是唯一正確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