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業有“豬周期”之說,是指豬價在3年左右會經歷從高峰到低谷的過程。蘭西縣種豬場場長王亞波告訴記者,這次的“豬周期”來得更快,價格低得不同尋常。現在育肥豬的價格一公斤不到11元,而養殖成本卻是一公斤13元,每頭出欄豬虧損已超過100元。
來自省畜牧獸醫局的信息表明,2013年末,我省生豬價格與全國一樣,開始小幅下滑。今年初則快速下跌,一月中旬跌破了盈虧平衡點。按照往年的規律,春節前夕豬價應處于較高水平。但今年,全國豬價節前不漲反跌。近期,全國豬價仍延續下跌趨勢,而我省生豬收購價格最低,一些地方已跌至10元/公斤。
對于近期豬價大幅跳水原因,業內普遍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生豬供應量偏高。去年下半年,生豬價格持續回升,養殖戶積極補欄,造成年末集中出欄,供應量大幅提高。二是旺季不旺,市場消費低迷。元旦、春節期間豬肉集中采購量大幅下降,零售量也隨著國人膳食結構調整的加快日漸減少。三是進口肉類數量增加擠占了豬肉消費市場。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在這些表面因素之下,或許蘊含著更深層次的原因。如今,養豬業已面對國內外大市場,而養豬業的中堅力量,即中小養豬戶勢單力薄,無法與大市場對接,更無力調節市場供需,因而導致豬肉短期供應不定。
產業轉型加速
近些年,“豬周期”變得越來越短,經營風險不斷加大,一些受夠了“豬周期”之苦的散戶紛紛放棄養豬。來自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四季度末,我省畜禽監測小區生豬散養戶數同比減少10.6%,特別是那些養殖規模較小的散養戶退出較多。
省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說,“豬周期”給養殖戶帶來痛苦的同時,也的確加速了生豬產業的轉型加速。標準化規模養殖是現代養豬業的發展方向。標準化生產可以有效管控全產業鏈產品安全,提高商品整齊度;規模化生產可以有效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問題,緩解畜產品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規模養豬場在勞動效率和飼料成本方面優勢明顯,能夠集中采購或自備飼料,而且更有能力應用新的養殖技術。規模養豬場通過改進養殖技術,可以贏得低成本的競爭優勢,確立市場地位。
近兩年,我省也因勢利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為抓手,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培訓、現場指導等形式,輻射帶動養殖場戶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政府的推動、市場的力量等一系列外力將作用于生豬養殖行業,推動了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龍豬”未來可期
生豬散養戶加速退出養殖,我省規模養豬場發展壯大,已初步形成以中型規模養殖為主,大型和散養為輔的經營格局。基礎母豬群及生產力未受大的影響。有專家認為,這表明我省的生豬產業基礎依然很好,現在只是增長速度放慢了。在生豬產業前行的“換擋期”,我們可能要犧牲速度換質量,犧牲數量換效益。
有專家分析說,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正進入集中轉型期。在此期間,我國生豬產業可能將面臨洗牌,而這對我省生豬產業的發展或許更為有利。
作為全國糧食產量第一大省,我省玉米價格較全國平均價格低12%左右。因此,我省生豬養殖成本較低,飼養一頭育肥豬,僅玉米成本就比全國平均低65元。而且我省地域遼闊,大氣、水質等生態環境優良,氣候冷涼,與南方高溫高濕環境相比,動物疫病發生機率低,又地處祖國東北邊疆,動物疫病防控具有相對優勢。
南方發達地區受資源約束、環保壓力、土地緊缺的影響,用地難、用工荒的矛盾日益突出,農產品[0.52% 資金 研報]加工業布局調整加速,北移趨勢更加明顯。而豬肉是我國肉類消費中的第一大品種,國內豬肉消費的剛性需求必將持續推動我省生豬產業的不斷發展,“南豬北養、北豬南調”前景十分廣闊。目前,我省已成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省,有22個縣被列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雨潤、正邦和大北農[3.89% 資金 研報]等生豬產業龍頭紛紛將發展戰略重點轉向我省,使我省成為全國畜牧產業轉移重要的承載省份。這些農牧行業大佬們少則200萬頭,多則600萬頭生豬養殖產業一體化項目相繼落戶我省,充分顯示出我省生豬產業發展潛力和優勢正在有序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