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持續下跌
春節后豬肉下跌,本是正常現象,但今年卻“跌破了紀錄”。
記者在春節前采訪時發現,渝中區農貿市場的五花肉每公斤價格在20元左右,而正月初十已下降到17元,現在則只有15元。
而在沃爾瑪欣陽廣場店,帶皮前腿肉從正月初十的每公斤13.96元,至現在則只有11.96元。而在該店內,每公斤油麥菜售價也達到5.76元,差不多兩公斤油麥菜就可以買1公斤豬肉。
市農委提供的數據,勾勒出了一條走勢“奇異”的豬價曲線:去年12月中旬達到頂峰,接著在本該上漲的時候向下一拐,直到現在——整個過程中,下跌幅度都較大。
從最近三周的情況來看,豬肉價格從上月末的每公斤23.88元下跌到現在的20.78元,不到一個月,跌幅達到13%。
與上月末相比,活豬收購價跌得更慘:洋三元從每公斤15.62元跌到現在的12.36元,跌幅為20.9%;土雜豬從14.99元跌到現在的11.77元,跌幅達到21.5%。
蹊蹺的下跌
26日傍晚,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梅江鎮新營村村民張志蘭,吃力地背著一背豬草往家里走。
“豬價高的時候,喂飼料還劃算。現在虧得厲害,只有喂點草把母豬的命吊著。”村里的養豬大戶張志蘭滿臉憂慮。
今年元月中旬,張志蘭把七八頭喂到120公斤的肥豬賣掉,每頭虧了一百多元。雖然虧得心疼,她卻覺得幸運:“現在收購價還要低,賣一頭要虧三百多塊!”
“這一段時間的豬價跌得真是不正常。”市畜科院養豬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宗義說:一是虧損時間長,從前年開始豬價便進入下滑周期,只有去年下半年出現了一定的反彈,隨即又開始下滑;二是下跌時間“蹊蹺”:從本應是豬肉上漲“踩油門”階段直接往下掉;三是跌幅較快,從今年初到本周,每周的活豬收購價跌幅都超過兩位數。
供大于求
長期關注生豬價格的郭宗義對本輪豬價下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發現根本原因依然是“供大于求”。
“去年上半年的價格行情并不好,但下半年出現了反彈,給了不少養豬戶一線曙光。”郭宗義說。按照往年規律,豬價從國慶開始上漲,到元旦、春節達到全年高峰。于是許多本可以在去年10月、11月出欄的生豬,卻繼續喂養,以求賺得更多。沒想到突如其來的跌價,讓許多養豬戶心慌,在元旦前后開始大規模清欄,導致市場上豬肉供大于求。
去年3月豬價大幅下跌,政府緊急啟動收儲方案。去年底,收儲的豬肉到了期限開始投放市場,進一步增大了供應量。
同時,今年是暖冬加暖春,疫病發生風險加大,養殖戶將部分未到75公斤出欄標準的豬也提前出欄,進一步推高了市場的供應量,加劇了豬價的下跌。
與此同時,黔江、云陽等一些較大的規模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向記者抱怨,目前豬價低,但中國仍大量向國外進口“洋豬肉”,進一步拉低了國內豬價。
與此同時,部分市民“吃牛肉、羊肉、魚肉更健康”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豬肉消費,讓豬價雪上加霜。
五大扶持舉措
“預計要到半年以后,豬價才會有回升跡象。”郭宗義判斷。他認為,從眼下來看,這場“寒冬”會讓不少中小養殖場虧損,但散戶的退出,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強生豬產業對市場和疫病風險的抵御能力,減少“豬周期”的不確定性,有利于生豬產業的發展。
“我們已采取了五大措施,來確保重慶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市農委畜牧處處長呂祖德介紹:
一是加強生產指導和服務,盡力避免出現能繁母豬過量淘汰危及基礎生產能力的情況;
二是加強規劃布局引導,確保全市生豬養殖總量不出現大幅度下降;
三是對相關扶持政策及項目資金開展一次專項檢查和評估,確保發揮應有作用;
四是與相關市級部門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幫助養殖主體解決制約生產發展的實際困難;
五是以信息和技術推廣為重點的服務,引導養殖場戶2014年上半年加速淘汰生產成績不佳的種豬,適時補欄,確保價格低迷時少虧損,價格上漲時有貨源
“只有立足于長遠的政策,才能最終幫助生豬產業走出大起大伏的豬價怪圈,養殖者和消費者都受益。”郭宗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