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公安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3年查處的食品藥品違法犯罪案件中的“十大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案情復雜且涉案金額巨大,案件中違法犯罪分子利用“黑窩點”和“小作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形成了地下黑色產業鏈條。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顏江瑛介紹說,2013年全國偵破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案件4.3萬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6萬余名,有效防范了系統性風險發生,維護了百姓飲食用藥安全。但是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制假售假由傳統的實體店面、固定場所向新興的網絡等渠道逐步轉變,擴散性、欺騙性更強,消費者更容易受騙。有證企業與“黑窩點”故意違法并存,食品藥品制假售假生 產方式向跨區域化、集團化、規模化發展,網絡遍及城鄉各地,各環節異地分散,發現查證成本增高。同時違法犯罪手法升級。例如在制售、使用瘦肉精犯罪中,生 產源頭和主要銷售網絡基本摧毀后;犯罪分子又變換手法,在屠宰環節給生豬注射瘦肉精或者在獸藥中添加瘦肉精等,極大的增加了發現和查處的難度。
去 年,公安部在全國暗訪肉制品市場,買了1.7萬份肉進行檢測,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三個輪次的打擊,有效地整治了肉制品市場秩序。并且會同食安辦、中央政法 委、高檢、高法幾家部門出臺了懲治“地溝油”犯罪的通知,和“打擊食品犯罪的司法解釋”,同時推動出臺打擊假藥的司法解釋,加大對刑事處罰的力度。同時, 為了加強打食品藥品犯罪,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協調,成立一個專門的食藥犯罪偵查局,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華敬鋒說。
隨著互聯網時代快速來 臨,網絡銷售食品藥品魚龍混雜,非法網站和網絡虛假廣告增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稽查局局長毛振賓表示,將加大對利用互聯網制售假藥違法犯罪行為的 打擊力度。加強對投訴舉報、日常監管、輿情監測、電子監管等風險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專門建立違法廣告的日常監測機制,查到了違法案件線索,聯合公安機關追 根溯源,堅持有案必查,一查到底。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去年福建省根據食品藥品監管局通過網絡違法線索,查處了近億元假冒藥品的大案。
201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和公安部將進一步推動相關領域立法工作,建立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制度,并對食品藥品違法實施最嚴厲的懲處措施;完善行刑銜接機制,嚴厲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