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開始,“二師兄”的身價遭遇“熊”市,已持續下跌5個月,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豬肉價格已創下歷史新低。不少養豬戶虧損嚴重計劃著“割肉離場”的同時,“洋豬肉”也開始走上溫州人的餐桌,據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2014年第一季度溫州口岸進口豬肉54噸。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進口豬肉的沖擊,也是豬肉價格“跌跌不休”的因素之一。
豬肉降至歷史最低價
兩年里價格跌去一半
“后腿肉12塊一斤,還價還能再減價。”無肉不歡的蔡大媽最近很高興,因為豬肉實在太便宜了。
據物價部門溫州市定點監測點農貿市場價格信息顯示,近兩個月以來,豬肉批發價從16元/公斤跌至14元/公斤,跌掉12.5%,零售價每斤也便宜了一塊多。“有幾天更是跌到了13元/公斤,這可以算是豬肉的歷史最低價。”市菜籃子集團生豬肉品批發交易市場有關負責人陳玉富表示,相比較2012年同期豬肉“牛”市最高批發價26元/公斤,兩年降了近乎一半。
對于豬肉價格不斷下跌的原因,陳玉富表示,主要原因仍然是供大于求。近年來,全國的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持續增加,豬肉供給充足,加上氣溫趨高,豬肉腌制、香腸的加工等有所減少,以及餐飲業的蕭條,消費量也是大量減少。
“洋豬肉”走上溫州人的餐桌
批發價格不及國內豬價1/2
“二師兄”身價不斷下跌,母豬存欄量居高不下是主要因素。但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市場上進口豬肉的增加,也造成了不小影響。
近兩年,不少國家都盯上了中國的消費市場,記者從浙江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目前浙江地區只有寧波和溫州口岸有肉類產品的進口資質,而溫州地區去年并未進口豬肉,但今年一季度進口豬肉54噸,均來自荷蘭,經現場檢驗并抽樣送實驗室檢測合格,允許投放市場銷售使用。
據了解,這批進口豬肉由我市一家進出口有限公司先后分兩批購入,共計54噸,貨值4860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6元/公斤,跟目前溫州市面上的豬肉批發價14元/公斤相比,便宜了近六成。
事實上,目前我們吃到的豬肉,很多可能就是洋豬肉。“除了正規渠道,更大一部分的進口豬肉是通過非正規渠道,即走私進來的。”一位從事肉食品加工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與國內的肉價相比,進口豬肉價格便宜很多,但獲得檢疫證明較難,因此很多人會選擇走私,具體的量難以估計。
“洋八戒”和“土八戒”有何不同?
據溫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肉類進口的程序相比其他物品復雜,不僅需要通過擁有資質的口岸,收、發貨人還都需要事先在國家質檢總局進行審批備案,對存儲冷庫、銷售臺賬等也有嚴格的要求。
“溫州市面上銷售的鮮豬肉絕大多數為國內的豬肉,但肉制品較多使用進口豬肉為原料。”業內人士介紹,這是由價格因素決定,“進口仔排價格是13元/斤,國產的最便宜賣到20元/斤;五花肉進口價是11元/斤,國產的價格則是15元/斤”,企業自然會傾向于選擇更便宜的肉。
對于進口豬肉為何不像其他洋產品一樣“鍍金”,反而更“低賤”,業內人士介紹說,因為進口豬肉大多是豬蹄、豬耳朵、豬頸肉和筒骨等,“外國人不吃這些部位,大多做飼料,因此進口成本就很低”。而且,國外的豬種和國內的不一樣,分切也不如國內細致,腿毛很難清除,腳圈比較長,口感其實不如國產豬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