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春雨,記者一行來到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雙廟村。在路上,記者看到,這里建起了規模大、現代化水平高的多個養殖場,養羊、養牛、養雞……各類的養殖場帶動了村里的農戶富裕了起來,現在的雙廟村與以往大不相同了。
經過嚴格的消毒程序,我們進入青海百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養殖場。排列有序的羊舍、干凈的水泥硬化路,貯草棚、青貯窖、獸醫室、糞污堆積發酵場等輔助建筑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新場建起來以后,農戶養殖羊也就比以前自家散養時容易多了。”公司負責人馬德義向我們介紹著,“這樣的標準化羊舍現有29棟11000平方米,自繁自養區和育肥區分開。現存欄肉羊4800只,其中能繁殖的母羊1500只,去年年底共出欄肉羊3300只,實現銷售收入542.5萬元,實現純利潤24.75萬元。”馬德義說,為了盡快建起養殖場,改善基地的條件,去年西寧市政府投資47.5萬用于基地建設。
在大通錄明養殖專業合作社鮮蛋生產基地的1號雞舍里,記者看到,17000只雞養殖在上下4層、具有“自動給水、自動給料、自動清糞、自動消毒”的半自動化雞籠。記者了解到,該基地共飼養海蘭蛋雞70000只,有標準化雞舍6棟,配套設施齊全。基地工作人員袁師傅說:“現在就差"自動揀蛋"功能了,那樣我們就可以實現自動化養殖了。”他告訴記者,自09年基地建立以來,日產蛋量7000斤,一直都供應給西寧市區、大通縣城及周邊學校。去年基地向市場提供鮮蛋1150噸,實現純收入120余萬元。該基地于2011年11月經農業部審核被確定為青海省首批禽畜規模化示范場,也是青海省第一家成立了“青海青草源現代農牧業發展聯合社”的基地。基地在發展中先后得到西寧市政府扶持資金共計100多萬元。
近年來,以“建成西寧市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和供給基地”為目標,大通縣加強規模化種養基地建設。牲畜暖棚數量達3.76萬棟156萬平方米,年育肥出欄肉用畜39萬頭(只),“菜籃子”產品供給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建成一批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及環境保護要求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現已建成規模養殖場(小區)70個。
湟中縣和湟源縣,近年也不斷加大養殖生產扶持力度,發展農區規模養殖。據統計,湟中縣共有各類養殖基地110個,規模養殖戶達到4113戶,帶動養殖散戶3.2萬戶。全縣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2.7萬噸、2948噸和7.35萬噸。湟源縣努力打造農區現代畜牧業示范縣,通過人工種草,實現草畜轉換,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標準化養殖。2013年,全縣出欄牛3.4萬頭,羊20萬只,出欄生豬4.4萬頭;生產肉類10900噸,生產鮮奶13000噸,畜牧業已成為湟源最具潛力和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省農牧廳副廳長馬清德介紹,西寧市在可利用草場只占全省1.22%的情況下,主動承擔牧減農補,實施“草畜聯動”和規模養殖場建設,2013年完成人工種草40萬畝,生產鮮草120萬噸,增加了89萬個羊單位的飼養量,“草畜聯動”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完成新建畜棚4000棟,實施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基地57個,全市累計建成各類畜禽養殖基地289個,其中國家級標準化示范場養殖場15家,省級規模化養殖場(小區)175家,畜用暖棚363萬平方米。已經建成了青海三江一力肉牛養殖場、青海圣亞高原奶牛養殖場、青海昶林仔豬繁育基地等為代表的現代化養殖繁育基地。西寧市肉類產量7.19萬噸,牛奶產量14.21萬噸,禽蛋0.86萬噸,分別占全省的23%、52%、36%。未來西寧市畜牧業生產將通過優質飼草基地建設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積極推進西寧肉牛、肉羊“倍增計劃”,加快建設出欄2000頭以上肉牛或5000只以上肉羊規模養殖場,并加大生豬、奶牛、家禽規模養殖基地建設,力推農區畜牧業的水平大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