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清肉雞養殖業“現狀”
1、多 肉雞養殖基數大、總量也大,雞多了、病就多、麻煩也多。
2、散 目前還是以非專業化的散養為主,規?;B殖剛剛起步,所占比例小、成功的少。
3、分布不均 因為氣候、歷史和資源的原因,白羽快大型肉雞主要集中在山東、遼寧、河北、河南、江蘇和安徽一帶,江南主要以黃羽肉雞為主,快大肉雞不多;魯西、魯西北、洛陽、京津郊區等主要以雜交雞為主,近幾年山東雜交雞有向東蔓延的趨勢,但空間有限。
4、硬件不硬 從原始的盆盆罐罐到料槽飲水器、水線料線,通風和取暖條件較落后,風機、暖風爐、鍋爐的使用率還很低;就全國而言,機械化和自動化設備剛剛開始走入規模化養殖,所占比重不會超過40%,有些區域甚至連20%都達不到。
5、水平參差不齊 因為管理不善和疫病泛濫,生產和利潤指標相差懸殊,養殖戶日子并不輕松。
6、穩定性不足 源自“賭”的心理作祟,賭一把、賭一批、賭行情、賭氣候、賭運氣的現象還很多。
7、從眾心理 導致了養殖“聚堆”和“撞車”,行情大起大落,心情猶如坐過山車。
8、可持續性差 導致了育種、飼料加工、屠宰和食品加工環節產能不穩定,生產和行情常常大起大落。
二、“疫情”比“養殖”發展快
上世紀80年代流行什么???雛雞白痢、球蟲、新城疫,那時候養肉雞的藥費只有0.1~0.2元/只;上世紀90年代有什么???馬立克氏病、網狀內皮增生癥、禽白血病、法氏囊炎、慢性呼吸道病、腦脊髓炎、傳染性鼻炎、白血病、貧血因子感染、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等;2000年以后呢?一個產業的發展帶來的是模式的轉變、水平的提高、指標的改善、規模和效益的增長;但透視肉雞養殖業,卻發現我們在為疫情糾結、為生存糾結、為發展糾結。
由于疫情的發展,我們犧牲了太多的資源和利益,在疫病防控上一直是得不償失的?!耙咔椤北取梆B殖”發展快表現在雞病種類增多、給生產造成的損失日益嚴重。疫病變化比氣候變化還快,何況還有新菌株、新毒株層出不窮。
另一個現象就是獸藥廠比養殖場發展快。藥費比養殖利潤增長快,藥費從0.15元/只到了1.5元/只以上;利潤還是在2元/只左右“打逛逛”,弄不好還“丟兩個進去”。
育種進步、飼料工業升級給養殖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雞長得越快越難養殖,養殖環境改善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藥物淘汰的速度比新藥研發的速度快,淘汰一種獸藥需要2年,研發一種新獸藥需要10年,面對那么多耐藥菌株,靠“禱告”如何能把病治好?
三、肉雞養殖戶(場)的困惑
1、“幾乎什么都知道” 現在一提到開會,大家大都有一種不信任和排斥心理,為什么?因為大家自認為什么都知道,“養雞那點事”幾乎不用腦子都能“耳熟能詳”了。
2、“幾乎什么也拿不準” 如果以懂作為前提的話,大家怎么沒有把雞養好?看來不是真懂!我經常接觸一些業內的朋友,大家都練就了一張好嘴,說他們都能“夸夸其談”毫不為過??傻搅爽F場、進了雞舍居然都模棱兩可,幾乎什么都拿不準了。為什么?因為他們不僅眼高手低還懶!這是我們的通病。究其原因,病在我們心里,病在我們身上,病根不除,雞永遠都養不好。
四、對規?;B殖的“定位”
1、規模化養殖是系統工程 現在的規?;B殖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養殖戶”生產,“系統”是規模養殖所必須的“支撐”,建筑、施工、設備安裝與保養、機電、財務、采購、內勤、生活、銷售、培訓、技術、人員等等,你都準備好了嗎?“團隊”是系統的主體,只有“專業化的分工+協作”才有專業化的高效率,“效率”是企業的成本優勢和生命。
2、規模化養殖要走專業化之路 規?;B殖不是單純的數量問題,是數量+質量+盈利,需要有必要的專業設計、相對好的硬件設施、比較充足的資金投入、專業化的管理人員,要在“系統”+“團隊”的模式下創造專業化的管理效果,打造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生產指標和利潤指標。如果規模養殖沒有“優勢”,那就是吞錢的機器,現在很多老板投資規模化肉雞養殖感覺并不好,因為很多人“賠”了,小平同志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也可以說“賠錢不是規模化養殖”。
3、規?;B殖注重環境控制 一提到飼養,大家習慣于想到喂料和喂水,其實這只是狹義上的飼養,給雞飼料和飲水就夠了嗎?遠遠不夠,尤其是在肉雞規模化養殖的情況下。肉雞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吃料、喝水才能長肉,這個環境非常重要,這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質量。所以說規?;怆u的飼養其實就是“環境控制”,加溫、脫溫;加濕、通風;換氣、降溫;消毒、擴群等等都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環境控制措施。要想規?;怆u養殖飼養成功,就要接受和改變一些傳統的觀念和做法,變是唯一不變的法則。
五、規?;怆u養殖“模式”選擇
1、網上平養 這是筆者一直以來極力探索、改進、推崇和推廣的一種規模化肉雞養殖模式。
2、墊料飼養 這是全世界幾乎都在使用的一種規?;B殖模式,但在中國這種模式有很多弊端,如雞病、藥殘、墊料供應與成本、生產指標與效益都存在問題。
3、籠養 近幾年在很多地方,肉雞籠養開始抬頭,但并不是把雞裝在籠子里就是籠養,籠養需要系統的雞舍建筑設計和配套的設施,籠養的利弊有待于專業化的對比分析。筆者了解過很多籠養戶,大家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4、散養 達不到規?;B殖的要求,這只是一種“家庭副業”,不可能成為“致富的產業”。
六、正確認識“兩種環境控制模式”
1、適合于大多數規模化養殖場的“保守”的環境控制模式 舍內溫度控制偏高1~2℃,從小到大總會有部分雞表現出“張口”現象,這需要提高供暖能力或降低通風效率,結果是雞舍內溫度偏高,空氣質量往往不夠理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雞是被“捂”著長的,這種環境控制模式下雞生長速度會降低、料肉比會增高、成活率相對高、抗病能力也相對強一些,出欄重往往偏小或飼養周期延長,這是一種比較安全的“環境控制模式”,但不是最佳的“盈利模式”。這種模式相對于經驗少的規?;B殖來講還是首選。
2、以“最舒適的溫度和最優質的空氣質量”為核心的“精細化”環境控制模式 適合于少數責任心強、飼養管理細致、有創新意識和專業化管理能力的雞場。這種模式要時刻關注雞在某一濕度下的風感溫度,這是讓雞感到舒適的一種溫度,同時還要滿足肉雞快速生長的需要,保證雞舍內空氣新鮮。這是一種“高風險”的環境控制方案,一旦責任心跟不上或專業判斷失誤,很容易在失去“彈性”的溫度和通風調整中出現失誤和錯誤,從而產生應激并導致發病。如果這種方案實施好,雞增重快、飼料報酬高、出欄體重大、飼養周期縮短、盈利能力強!這種模式下雞的保健方案非常重要,因為雞的抗病能力往往和生長速度成負相關。
七、接受“三位一體”的環控新理念
1、一定“濕度”下的“風感溫度” 幾乎70%以上疫病的直接、間接誘因是環境因素(也有很多情況下是垂直傳播和營養失衡等導致的),而環境因素中最難以掌握和最容易發生的是通風問題;談到通風很多人會想到溫度和濕度的要求,所以很多人習慣于用矛盾的眼光去看待溫度、濕度、通風之間的關系,而且往往會顧此失彼。如果我們用一定“濕度”下的“風感溫度”來看待這一問題,那么就必然會形成三位一體的概念,溫度、濕度和通風的“不同組合”照樣能給雞提供相對舒適(以雞為本、看雞是否真的舒服)的生長環境,這就是養殖中“富有彈性”和“技術意義”的“關鍵環節”。要想在管理上簡單而安全,就要關注相對高的硬件投入和自動化,這樣就容易把矛盾的三個方面統一到一個關鍵點上來,這個關鍵點就是雞的感受(“看雞施溫”是有道理的,雞的感受和表現比我們的認識和感受以及儀表顯示的數據要準確得多)。
2、“循序漸進”的環控新理念
(1)應激:凡是不利于肉雞生存、健康、生長的突發性的環境因素的改變都屬于應激的范疇,飼養管理不到位是應激產生的根本原因。
(2)氣候突變:氣象預報能夠給我們一點提醒,但是你預定氣象短信了嗎?你對氣候突變敏感嗎?有預警措施嗎?
(3)跳躍式管理斷層:這是最常見的管理問題,跳躍式思維有利于“創新”,跳躍性管理有助于“闖禍”,管理斷層會出現應激,應激會導致疾病,例如脫溫問題、用藥時機問題、通風量的設定與調整等。
小雞體重從40多克歷經6周達到3000多克,體重增加了75倍,但雞的增長是“一條曲線”,如果我們的管理是“一條折線”,那么每個“拐點”都是應激的“源頭”。
3、“以防代治”的動保新理念
“養禽與禽病防治”已經深入人心,這給我們一個模式:“養+防+治”,于是我們很無奈地沉淀到了最后一個環節——“治”!有多少病是能治得好的?我從事養殖業20多年了,曾經是所謂的“名醫”,很會治病的,但我深入規模養殖以后覺得真正的“名醫”應該是疫病預防專家,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于是最近幾年很多朋友說我越來越不像獸醫了,更像是“環境控制專家”,但是我養殖肉雞“相對成功”應該得益于這種主動的轉型。大家都知道“養防結合、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但卻沒做到。當我們把精力聚焦在“預防”上的時候,“治療”的壓力反而小了,如果我們把精力聚焦在“治療”上,那么更多的是在給病死雞“收尸”。未來我們要樹立并接受“以防代治”的新理念,思維活躍了、辦法就多、效果就好。
八、從“防治”向“防制”觀念轉變
防治是預防和治療,防制是預防和控制。這有根本的區別。防制是未雨綢繆,主動性強,目的明確;防治更多的是亡羊補牢,被動應付。預防工作包括雞苗選擇、環境凈化、消毒、免疫接種、環境控制等是重點,目的是讓雞“不生病”; 控制工作包括隔離、封鎖、環境調試、緊急接種、應激因素的排除、預防性用藥等是重點,目的是把病消滅在“早期”并控制在“小范圍”內;治療工作要對因治療、對癥治療、輔助性治療等,主要還是在“用藥”上下功夫,希望病雞“少死”和“早日康復”。
以防代治的前提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源頭凈化,解決“垂直傳播”的問題;②育雛環境凈化,解決“早期感染”的問題;③飼料原料篩選,解決“霉菌毒素污染”問題;④飲水凈化,解決“水質不達標”的問題;⑤應激控制,“消除疾病誘發”因素;⑥多關注疫苗、中藥、微生態、生物制品、營養類藥物的正確使用;⑦盡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抗菌類藥物,規?;B殖更鐘情于藥物的選擇和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