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他們給我送來了豬苗,今年他們又給我送來了化肥,真是太好了,政府始終都是為咱們農民著想啊。”近日,港北區中里鄉寺陽村的黃大伯接過扶貧工作人員送來的化肥,一臉笑容。
近日,港北區組織扶貧龍頭企業,先后到中里鄉寺陽村、六田村等貧困村,共為村民送去飼料、農用復合肥等價值約10萬元的春耕生產物資,為困難群眾解了燃眉之急。
去年以來,該區不斷創新和發展扶貧模式,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信貸扶貧、產業扶貧等扶貧工作方式,因地制宜、精準扶貧,讓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去年,該區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718萬,新建砂石屯路6條5.7公里,升級硬化屯路45條31.92公里,修建了獨立橋梁、小型人飲工程、小型水利等,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村的基礎設施,美化硬化村屯環境,讓村民住得舒心,過得開心。
注 重特色產業的發展。該區結合特色經濟林、家禽畜牧種養實際,全面實施貧困村重點產業開發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8萬元,扶持貧困村肉豬養殖和白鴿養 殖。同時,該區加大勞務技能培訓力度,外出務工勞動力約11.6萬人,勞動力轉移4593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100多人,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扶貧轉 變,讓更多貧困群眾增產增收獲得實惠。
注重扶貧模式的創新。該區還積極探索發展了一批扶貧龍頭企業,在龍頭企業的帶領下,開創“公司+基 地+農戶”、“公司+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家庭農場+農戶”等產業化扶貧模式,給貧困戶送物資送技術,培育扶貧產業化人才,讓扶貧對象用自己的雙 手發家致富。去年,該區共有4421人成功摘掉了貧困“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