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年鬧豬荒。恐怕誰也沒有想到肉價會成為今年以來全國經濟和社會的一大熱點,有一段時間比房價和股價還要熱。
房價和股價主要是城里人的事,和農民關系不是很大。肉價就不同了。肉價一頭連著城里,一頭連著鄉下。城里千家萬戶吃肉,鄉下萬戶千家養豬,豬和肉關系國計民生,不可不察。
為穩定肉價,保障居民生活,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應對之策,目前已見到一定成效。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豬肉市場調控能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肉價怎樣才能保持長期穩定,還有賴于地方政府用心領會這一系列政策的精神實質,緊密聯系當地實際,創造性地、恰到好處地把握每一項調控措施出手的力度和火候,避免出現不應有的失誤和事與愿違的結果。
本文試圖通過總結龍頭企業的實踐經驗,以期對各地正在緊鑼密鼓實施的豬肉市場調控提供參考和借鑒。
在全國,山東是生豬屠宰能力最大的省份,也是龍頭企業最多的省份。金鑼、銀寶、得利斯、萬福、龍大……這些全省各地星羅棋布的龍頭企業,在防止豬肉市場更大的波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肥城銀寶集團有山東第二大生豬屠宰廠,日均屠宰量3000頭以上,在濟南、淄博、泰安、聊城等省內中西部城市擁有300家豬肉連鎖專賣店。即便是在7月底8月初豬源最緊缺的時候,到他們的專賣店去看看,還是一如既往,應有盡有。
銀寶集團副總經理李洪東說:豬源一緊,小廠都歇手不干了,我們不能停。我們銷售的主渠道是專賣店。專賣店就是賠錢也得賣肉!量不能少,品種不能缺。不用說豬肉斷了檔,就是品種不全的話,客戶往后就不再來了,就跑到別的專賣店去了。失去客戶也就等于失去了市場。
有穩定的生產,才會有穩定的供應。銀寶采取了3條應對之策:當地收不到豬,就到外地收購。來自東北的生豬很快就占到了屠宰量的1/3,堵上了豬源的缺口。削減凍品產量,加大鮮肉產量。過去鮮肉、凍品平分秋色,現在幾乎全部生產鮮肉。削減出口,保證內銷。以往銀寶生產的豬肉1/3出口,隨著豬肉價格上升,出口沒有價格優勢了,他們只保留一點點出口,以維持與國外客戶的關系,90%的產品用于內銷。
龍頭企業都有冷庫,企業越大,冷庫越大。而屠宰小廠就一個屠宰環節,并且現殺現賣。龍頭企業都是綜合加工,產品3大塊:鮮肉或者保鮮肉;凍品;肉制品。他們會不斷調整3者產量比例,對市場的些微變化作出理性、靈敏的反應,肉價高就多生產鮮肉,肉價低的時候就多生產凍品。
今年以來豬肉漲價,這些企業不約而同地加大鮮肉和保鮮肉的產量。6月份以來,肉價持續上漲,幾乎所有廠家就只生產鮮肉和保鮮肉了。
沒有哪一級政府給得利斯下指令,要他們在豬肉緊張的時候優先保證大城市的供應。但他們自己就在“抓大放小”了。得利斯確保豬肉供應的3個城市是:濟南、青島、濰坊。
為什么他們會作出這樣的選擇?濟南是省會,青島是全省改革開放的龍頭,濰坊是得利斯的根據地。3市的豬肉銷量常年占他們總銷量60%-70%,他們不保濟南、青島和濰坊保哪里呢?
記者在采訪濟南一家豬肉經銷商的時候,正碰上得利斯的業務員前來聯系新客戶。得利斯把豬肉緊張看做是擴大濟南市場份額的良機。
你知道現在濟南超市和專賣店賣的金鑼肉是哪里來的嗎?今年5月,由于豬源緊缺,金鑼專供濟南、德州和京津的臨邑分廠被迫停產,但金鑼設在濟南、德州和京津的專賣店一天也沒有斷檔,消費者絲毫沒有察覺到,金鑼保鮮肉一夜之間已經改由大慶和通遼分廠源源不斷地供應。
春江水暖鴨先知。早在3年前,銀寶董事長袁廣震就預見到屠宰企業如果不管養豬,只看價格,哪里便宜到哪里收豬,總有難以為繼的那一天。未雨綢繆,趕在這一輪豬肉漲價前,銀寶建起了4個豬場和48個統一品種的合同豬場。這些豬場年出欄20萬頭以上,成為300多家連鎖專賣店的基本豬源。
你知道金鑼這樣的大企業掙錢掙在哪里嗎?不是加工費。一頭豬的加工費是個死數,就那么區區幾十塊錢,微薄得很。他們的利潤空間就在冷庫的吞吐之間,低進高出,淡季進旺季出。就是風平浪靜的年份,淡、旺季差價減去費用就是儲備肉帶來的滾滾利潤。這就更令那些小廠望塵莫及了。
企業當然追求利潤最大化,但就在以市場價格為導向的一吞一吐中,對穩定豬肉市場,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金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生豬屠宰企業,也是全國最大的豬肉市場“蓄水池”。金鑼在臨沂本部和四川眉山、黑龍江大慶、內蒙古通遼、河南商丘等地擁有10家肉聯廠,總庫容10多萬噸,哪一個肉聯廠的冷庫都在萬噸左右。僅冷庫最大的大慶分廠冷藏能力就高達4萬噸,相當于北京定點儲備庫的庫容。
只有達到一定屠宰規模的廠家才有自己的儲備庫。沒有儲備庫的小廠只能現殺現賣。也只有達到一定規模后才會有綜合加工。生豬出欄是有季節性的。肉制品要均衡生產,原料肉就得有儲備。因此,只要龍頭企業存在,就自然而然地對豬肉市場產生“蓄水池”和“穩壓器”的作用。這一作用是光有屠宰沒有冷庫的小廠所不具備的。
儲備肉到底哪種方式最好?銀寶集團董事長袁廣震建議:上策是寓儲備肉于龍頭企業之中。龍頭企業有更新能力。儲備肉一般要求4個月一循環,銀寶1.2萬噸的冷庫,一年周轉6次,平均兩個月就更新一次。政府只管簡單的事,下達指標,給企業儲備費,監督庫存就行了,其它的都交給企業去做,豈不兩全其美?
之所以出現今年以來的肉價打著滾持續上升的情況,當然與飼料糧漲價、生豬疾病流行等原因不無關系,但更為重要的是,全國像金鑼、雙匯、雨潤、銀寶這樣的龍頭企業太少了!
生豬屠宰這個行業的集中度是如此之低:光政府定點屠宰的企業就達3萬多家,規模以上的2500家,不足10%。就是不算數不勝數的私屠濫宰的“小刀手”,平均每家的日屠宰量也才只有55頭。而在美國,豬肉全部由大型屠宰廠宰殺,最大的3家大廠屠宰量占全國總屠宰量的5%,最大的Smithfield公司一天就殺11萬頭豬。
有人說,如果全國擁有目前規模的10個金鑼、10個雙匯、10個雨潤這樣的豬肉市場“蓄水池”,就不愁肉價不穩了。顯而易見,穩定豬肉市場,地方政府搞儲備肉,不過是應急的權宜之計,培植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才是治本之策。
房價和股價主要是城里人的事,和農民關系不是很大。肉價就不同了。肉價一頭連著城里,一頭連著鄉下。城里千家萬戶吃肉,鄉下萬戶千家養豬,豬和肉關系國計民生,不可不察。
為穩定肉價,保障居民生活,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應對之策,目前已見到一定成效。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豬肉市場調控能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肉價怎樣才能保持長期穩定,還有賴于地方政府用心領會這一系列政策的精神實質,緊密聯系當地實際,創造性地、恰到好處地把握每一項調控措施出手的力度和火候,避免出現不應有的失誤和事與愿違的結果。
本文試圖通過總結龍頭企業的實踐經驗,以期對各地正在緊鑼密鼓實施的豬肉市場調控提供參考和借鑒。
在全國,山東是生豬屠宰能力最大的省份,也是龍頭企業最多的省份。金鑼、銀寶、得利斯、萬福、龍大……這些全省各地星羅棋布的龍頭企業,在防止豬肉市場更大的波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肥城銀寶集團有山東第二大生豬屠宰廠,日均屠宰量3000頭以上,在濟南、淄博、泰安、聊城等省內中西部城市擁有300家豬肉連鎖專賣店。即便是在7月底8月初豬源最緊缺的時候,到他們的專賣店去看看,還是一如既往,應有盡有。
銀寶集團副總經理李洪東說:豬源一緊,小廠都歇手不干了,我們不能停。我們銷售的主渠道是專賣店。專賣店就是賠錢也得賣肉!量不能少,品種不能缺。不用說豬肉斷了檔,就是品種不全的話,客戶往后就不再來了,就跑到別的專賣店去了。失去客戶也就等于失去了市場。
有穩定的生產,才會有穩定的供應。銀寶采取了3條應對之策:當地收不到豬,就到外地收購。來自東北的生豬很快就占到了屠宰量的1/3,堵上了豬源的缺口。削減凍品產量,加大鮮肉產量。過去鮮肉、凍品平分秋色,現在幾乎全部生產鮮肉。削減出口,保證內銷。以往銀寶生產的豬肉1/3出口,隨著豬肉價格上升,出口沒有價格優勢了,他們只保留一點點出口,以維持與國外客戶的關系,90%的產品用于內銷。
龍頭企業都有冷庫,企業越大,冷庫越大。而屠宰小廠就一個屠宰環節,并且現殺現賣。龍頭企業都是綜合加工,產品3大塊:鮮肉或者保鮮肉;凍品;肉制品。他們會不斷調整3者產量比例,對市場的些微變化作出理性、靈敏的反應,肉價高就多生產鮮肉,肉價低的時候就多生產凍品。
今年以來豬肉漲價,這些企業不約而同地加大鮮肉和保鮮肉的產量。6月份以來,肉價持續上漲,幾乎所有廠家就只生產鮮肉和保鮮肉了。
沒有哪一級政府給得利斯下指令,要他們在豬肉緊張的時候優先保證大城市的供應。但他們自己就在“抓大放小”了。得利斯確保豬肉供應的3個城市是:濟南、青島、濰坊。
為什么他們會作出這樣的選擇?濟南是省會,青島是全省改革開放的龍頭,濰坊是得利斯的根據地。3市的豬肉銷量常年占他們總銷量60%-70%,他們不保濟南、青島和濰坊保哪里呢?
記者在采訪濟南一家豬肉經銷商的時候,正碰上得利斯的業務員前來聯系新客戶。得利斯把豬肉緊張看做是擴大濟南市場份額的良機。
你知道現在濟南超市和專賣店賣的金鑼肉是哪里來的嗎?今年5月,由于豬源緊缺,金鑼專供濟南、德州和京津的臨邑分廠被迫停產,但金鑼設在濟南、德州和京津的專賣店一天也沒有斷檔,消費者絲毫沒有察覺到,金鑼保鮮肉一夜之間已經改由大慶和通遼分廠源源不斷地供應。
春江水暖鴨先知。早在3年前,銀寶董事長袁廣震就預見到屠宰企業如果不管養豬,只看價格,哪里便宜到哪里收豬,總有難以為繼的那一天。未雨綢繆,趕在這一輪豬肉漲價前,銀寶建起了4個豬場和48個統一品種的合同豬場。這些豬場年出欄20萬頭以上,成為300多家連鎖專賣店的基本豬源。
你知道金鑼這樣的大企業掙錢掙在哪里嗎?不是加工費。一頭豬的加工費是個死數,就那么區區幾十塊錢,微薄得很。他們的利潤空間就在冷庫的吞吐之間,低進高出,淡季進旺季出。就是風平浪靜的年份,淡、旺季差價減去費用就是儲備肉帶來的滾滾利潤。這就更令那些小廠望塵莫及了。
企業當然追求利潤最大化,但就在以市場價格為導向的一吞一吐中,對穩定豬肉市場,產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金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生豬屠宰企業,也是全國最大的豬肉市場“蓄水池”。金鑼在臨沂本部和四川眉山、黑龍江大慶、內蒙古通遼、河南商丘等地擁有10家肉聯廠,總庫容10多萬噸,哪一個肉聯廠的冷庫都在萬噸左右。僅冷庫最大的大慶分廠冷藏能力就高達4萬噸,相當于北京定點儲備庫的庫容。
只有達到一定屠宰規模的廠家才有自己的儲備庫。沒有儲備庫的小廠只能現殺現賣。也只有達到一定規模后才會有綜合加工。生豬出欄是有季節性的。肉制品要均衡生產,原料肉就得有儲備。因此,只要龍頭企業存在,就自然而然地對豬肉市場產生“蓄水池”和“穩壓器”的作用。這一作用是光有屠宰沒有冷庫的小廠所不具備的。
儲備肉到底哪種方式最好?銀寶集團董事長袁廣震建議:上策是寓儲備肉于龍頭企業之中。龍頭企業有更新能力。儲備肉一般要求4個月一循環,銀寶1.2萬噸的冷庫,一年周轉6次,平均兩個月就更新一次。政府只管簡單的事,下達指標,給企業儲備費,監督庫存就行了,其它的都交給企業去做,豈不兩全其美?
之所以出現今年以來的肉價打著滾持續上升的情況,當然與飼料糧漲價、生豬疾病流行等原因不無關系,但更為重要的是,全國像金鑼、雙匯、雨潤、銀寶這樣的龍頭企業太少了!
生豬屠宰這個行業的集中度是如此之低:光政府定點屠宰的企業就達3萬多家,規模以上的2500家,不足10%。就是不算數不勝數的私屠濫宰的“小刀手”,平均每家的日屠宰量也才只有55頭。而在美國,豬肉全部由大型屠宰廠宰殺,最大的3家大廠屠宰量占全國總屠宰量的5%,最大的Smithfield公司一天就殺11萬頭豬。
有人說,如果全國擁有目前規模的10個金鑼、10個雙匯、10個雨潤這樣的豬肉市場“蓄水池”,就不愁肉價不穩了。顯而易見,穩定豬肉市場,地方政府搞儲備肉,不過是應急的權宜之計,培植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