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縉云縣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推廣節約型畜牧養殖業,走出了一條“自然隔離、多點分布、適度規模、農牧結合”的生態畜牧養殖發展道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異地采訪走進縉云,今天我們來到了縉云縣舒洪鎮姓王村的白力岙養豬場,與我們傳統概念里的養豬場不同的是,它采用了豬—沼—作物生態農業循環模式,在我身邊的這個示意圖就展示了整個園區的生態循環流程,采用這種模式,不僅使經濟效益超過了同行,而且生態環保。
白力岙養豬場的生態循環模式以生豬排泄物綜合利用技術為核心,整個豬場實現干濕分離,干糞直接用于施肥,污水流入沼氣池,沼液通過過濾沉淀后,通過貯液池進行配比稀釋用于農作物的灌溉和施肥。
養豬場負責人吳勇平說,昔日令人頭疼的豬場排泄物,如今發酵后變成沼液,并通過輸送管道直接進入茶園、菜園,讓農作物吃上了“營養肥”,實現了糞污零排放。雖然前期設備投入了不少錢,但回報豐厚。
白力岙養豬場負責人 吳勇平:豬的話利用青飼料(喂食),一年下來每頭豬可以節約30元,一年節約了17、8萬元,利用豬的排泄物,種植牧草、楊梅和黃茶,一年化肥也可以節約4萬多元,還有黃茶、楊梅、蔬菜這一塊一年給我帶來的效益也很好。
縉云新建太公山果園土雞養殖場則采取果園—土雞生態養殖模式,利用當地茂密的山林,低丘緩坡的自然生態優勢,在38畝桔園里養殖1萬多只土雞,達到了增收節支、種養結合的目的。
太公山果園土雞養殖場負責人 樓設光:我這個雞呼吸的是負氧離子很高的空氣,吃的是草和蟲子這些綠色食品,喝的是山泉水,雞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我這些果樹能夠自然吸收,這樣是一舉多得。
近年來,縉云縣在畜禽養殖方面大力鼓勵生態養殖模式,推進畜禽養殖方式轉變和畜禽排泄物綜合利用,以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畜牧業為方向,按照農牧結合的“能源生態型”治理模式,推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和低成本化”的排泄物治理模式,成功探索出園地養雞、山地養羊、魚鴨套養等生態養殖模式。
縉云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 詹偉慧:今后畜牧業的發展方向,是實現“畜牧上山,養殖上山”,主要是貫通種養環節,把畜禽排泄物變廢為寶,進行綜合利用,比如在新開發土地旁邊配套建設養豬場,或者通過畜禽排泄物異地轉運,對該縣新開發土地進行地力培育,改善有機質,提升地力,同時實現畜禽養殖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