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商業化潛力的基因資源、育種效率低下,一直是困擾和制約我國肉羊遺傳改良的核心障礙。記者5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獲悉,由該所杜立新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歷經12年,從全基因組水平發現和驗證了與綿羊馴化和改良相關的一系列基因,建立了基因檢測和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的高效育種技術體系;近日,旭日干、劉守仁、李寧、黃路生等多位院士專家組成的農業部鑒定組,將這一科研成果評價為“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一名為“中國肉羊優異基因發掘與群體遺傳改良關鍵技術的研究應用”項目,從全基因組水平,發現和驗證了綿羊骨形態形成、肌肉生長發育、生殖力、抗逆、尾型和角型等與馴化和改良相關的基因。挖掘和鑒定了30個與羊繁殖力、生長、胴體、肉質等性狀相關的基因,建立了6個具有育種可利用價值基因的檢測技術。
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李明介紹,應用上述技術體系,目前已選育出3個杜泊羊專門化品系,形成湖羊高繁、烏珠穆沁羊高繁、蘇尼特羊肥羔和呼倫貝爾短尾等4個品系,以及7個雜交配套模式,向社會提供引進品種、培育群體和地方良種種公羊2.8萬只,改良低產羊300萬只,經濟效益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