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食安辦宣布家禽生鮮上市的疫情防控效果明顯,非試點區域近一周有12.5%的市場發現H7N9病毒,而在參與試點的越秀、老荔灣,H7N9監測的陽性率為零。都說現在是大數據時代,從數據上看,似乎很有說服力。
有句成語叫做釜底抽薪。把爐灶里的熊熊燃燒的柴火撤掉,爐灶上的水自然就不滾進而慢慢降溫了。廣州試點禁賣活雞正是釜底抽薪之舉,這對于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的有效性可以說是意料之中。而出乎意料的只是主管部門在試點只有一周就迫不及待宣布形勢大好。這有點有悖常識。實施一周檢測所得數據看起來很美,但是缺乏說服力。當然,如果是為了確保公眾的知情權,以后堅持實行一周一報,這倒是值得稱道的好事。
為何我會對這個迫不及待的報喜心生疑問呢?因為報喜不報憂是一個非常討厭的行政傳統。食安辦在宣布形勢大好的同時,并沒有誠懇地向公眾告知家禽生鮮上市存在的問題。社會生活的常識告訴我們,越是沒有問題,越是有問題。哪怕你沒問題,人家也會覺得有問題。這話說起來像繞口令,但誰也繞不過去,就是這么一回事。
別的不說,光是這個“家禽生鮮上市”的提法就有問題。眾所周知,家禽生鮮上市在廣州并不是新鮮事,相反這是幾十年來一直都有的。不就是“雪雞”、“凍雞”、“冰鮮雞”、“光雞”嘛!現在家禽市場實行的新政絕不是“家禽生鮮上市”,而是禁售活雞(又稱毛雞)。明明是禁,政府為何諱莫如深?為何媒體報道萬水千山繞開一個“禁”字?若要咬文嚼字,“生鮮”二字并不是同義反復,而是并列結構。“生”是“活”的意思,而“鮮”只是新鮮的意思。雞都被殺死了,怎么還叫“生”鮮上市呢?也許官方所說的“生”不是“活”的意思,而是指沒有煮熟?呵呵。不知道發明“家禽生鮮上市”這個詞組的人,語文是什么科的老師教的?為什么就不能直說:廣州禁售活雞(毛雞),只準出售雪雞(光雞)呢?
所以我還是大愛廣州話。市場上出售的活雞就叫“毛雞”,宰殺后保鮮出售的雞叫做“光雞”,簡直就像看圖識字那么直觀。毛很重要。雞毛的長短形狀顏色是挑選合乎自己口味的雞的重要標志物。比如說你想買龍門雞,那雞就必須有胡須,要想買清遠麻雞,就必須看到其重要特征之一的毛色麻黃。毛被拔掉了,有沒有胡子無從考究,雞生前的毛色是否麻黃也不知道,怎么挑?更何況,買雞的時候對“毛水”———就是毛的光澤、疏密的觀察更是對雞的健康狀況的重要經驗判斷。食不厭精的廣州人,對著一只沒有毛的光雞,可以說是完全抓瞎的。
縱觀從推廣宣傳到實施到宣布偉大勝利,官方和媒體都只是反反復復拿老廣對雞的口感要求說事,真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事實上,除了口感,除了買雞時的選擇標準,還有光雞貴過毛雞的價格問題和民間質疑的壟斷可能(比如說反復見諸報道的為何總是某家相關企業)等等。總之,不是家禽生鮮上市問題多,而是禁售活雞(毛雞)問題多。為了市民健康我堅決支持廣州“家禽生鮮上市”,但我絕不欣賞宣傳推進這項工程時的遮遮掩掩。既然要賣光雞,就要像光雞一樣坦蕩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