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青海省各級農牧部門積極指導牧民儲備飼草料,加強畜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牲畜防寒抗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為畜牧業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每年春季是牧區牛羊最瘦弱、易死亡的季節。然而在草原還未返青的祁連縣峨堡鎮峨堡村,牧民措合尼家的羊群卻毛密體壯。6月齡羔羊經現場稱重,最大的達到57公斤,最小的達到32公斤。這一切完全歸功于科技的力量、歸功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實施的科學養殖試驗推廣項目。
近年來,為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人草畜之間的矛盾,實現牧民生活改善、畜牧業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的目標。該省在廣大牧區先后實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等惠民政策,在全國率先提出并開展了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通過組建合作組織率先解決了牧區分散經營下良種繁育、畜種改良、鼠蟲害防治和動物疫病防治等技術推廣難的問題,使廣大牧區在改善基礎條件的同時,有效提升了科技普及與應用的能力。
該省農牧廳首席獸醫師焦小鹿介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轉變發展方式更要依靠科技的支撐。近年來該省不僅在牦牛遠緣雜交后代雄性不育與可育遺傳機理研究和牦牛復壯綜合技術研究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而且在通過實踐創新,成功推廣和試驗出了藏羊高效養殖配套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將良種、良法、良料高效組合,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三重”效益,不僅為青海發展高寒草地現代畜牧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還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該省牧區實際的養羊業高效發展模式,為青海未來畜牧業提高生產力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