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豬肉價格持續低迷,讓生豬養殖戶苦不堪言,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豬價也有所回升,但養殖戶是否會選擇繼續飼養,他們目前的情況究竟怎樣,是否愿意繼續補欄呢?
記者來到大同縣周士莊村,采訪了該村的養豬專業戶張冬。張冬告訴記者,這里曾經是個家家戶戶都養豬的村子,如今卻剩下為數不多的兩三家專業養殖戶,村里不少養豬戶都選擇退出,或選擇更為穩妥的散養,這樣風險可以控制,不至于賠到一敗涂地。雖然年初預計豬價會跌,但是跌到如此低迷的程度還是讓張冬始料未及。
“養豬又臟又累,風險還高,如果遇到好行情收入還不錯,但趕上像今年這樣的市場,確實出乎預料。”張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生豬養活6個月才能出欄,一頭豬平均要吃掉800~1000斤玉米、100斤豆瓣、40斤預混料,玉米每斤價格是1.1元,豆瓣每斤價格是2.2元,預混料每斤3元,再加上買豬仔的400~500元,一頭豬的成本就是將近1940元。而今年生豬最低價格每斤4.9元的時候,自己賣了20頭豬,一頭只能賣到1250元,保守算下來,一頭豬就要賠約700元錢,20頭豬就賠了14000元。雖然現在的價格好一點,毛重是7元一斤,但是如果算上其他的費用,一頭豬的售價和養殖成本還不能持平。
看著圈里將近80頭活蹦亂跳的生豬,張冬有些茫然,繼續養殖還是選擇退出,成了他心里放不下的事兒。張冬的妻子告訴記者,現在家里也開通了互聯網,能夠及時了解生豬價格走勢和宏觀政策,也能通過豬販子了解市場行情,但近兩年的行情太差,最好的時候是去年元旦,毛重有8元,但是長時間的價格低迷,讓她對未來市場沒有太多的信心。
當記者詢問張冬要不要繼續搞養殖的時候,他還是告訴記者,“繼續養,自己放不下這個養豬的大攤子,也不想放棄這個老本行,不過還是希望政府能夠繼續出臺一些保護性的措施,提高人們養豬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