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養豬大縣之一、長春市農安縣的天有點陰,當記者趕到生豬養殖大戶萬長軍家中時,他正在和一位農戶商量賣豬糞的事。兩個人因為豬糞的價格沒有談攏,最終不歡而散。“現在養豬生意不好做,賣豬糞能賺點是點。”養了12年豬的萬長軍無奈地說。
7年前,記者曾經到過萬長軍的生豬養殖場采訪,當時正值生豬收購價格飆升的時候,萬長軍滿面紅光,豬舍里的豬也都是滿圈的。當年萬長軍正在籌劃再建一座200多平方米的豬舍。時隔7年,他已兩鬢有白發,滿臉愁容:“這幾年生豬養殖行業越來越不好干了,從去年底到現在我都賠了50多萬了,還欠了100多萬的債。”
今年以來,生豬養殖行業再次陷入低谷,全國的生豬收購價格連跌五個多月。但5月中旬,全國的生豬收購價格卻突然逆勢上揚。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與5月7日相比,5月12日,全國豬后臀尖肉、豬五花肉價格分別上漲3.1%、3.2%。長春市價格監督檢查局監測處的監測數據顯示,與5月5日相比, 長春市豬后臀平均零售價格從8.6元/斤猛漲至10.8元/斤,一周時間每斤上漲了2.2元。這是今年以來,豬肉平均零售價格首次大幅上漲。
養殖大戶 賬本怎么理都是賠
一頭豬養殖成本7元/斤,生豬收購價4.8元/斤;賣頭豬,一斤就賠2.2元
從去年底到今年5月中旬,生豬收購價格一降再降,如烏云壓頂一樣讓農安縣的生豬養殖戶喘不過氣來。
“從年初到現在,生豬收購價格一直在跌。”萬長軍說,今年由于生豬收購價格一直低迷,他也無心經營,就連記賬的事也交給妻子。“賬本怎么理都是賠。”萬長軍說,生豬收購價格是從去年底開始下跌的,當時生豬收購價格最高達7.9元/斤,隨后一路下跌,今年最低時達4.8元/斤。
萬長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頭豬的養殖成本在1700元,以一頭出欄豬240斤計算,一頭豬的養殖成本在7元/斤。“生豬市場收購價最低時4.8元/斤,這意味著每斤就要賠2.2元,我賣一頭豬就賠528元。我算了一下,從去年底到現在,我能賠50多萬元了。”他說,這還不算他外借的100多萬元債務。
消費者賬本 這5個月買肉錢省了10%
豬肉平均零售價跌掉近三成,呈斜線下滑走勢
價格下跌對生豬養殖戶來講是“噩耗”,但對于消費者而言則無疑是“喜訊”。
長春市民盛大娘一直有記賬的習慣。對比盛大娘家2013年和2014年1月~5月購買豬肉的花銷,因為肉價的下跌,開銷減少了10%左右。這與長春市價格監督檢查局監測處對長春市五大主要農貿市場豬后臀平均價格監測結果相差無幾。
根據監測顯示,2013年1~5月份,長春市豬后臀的平均零售價格在10元/斤左右,最低價格也在9元/斤。價格處于振蕩波動狀態。但是2014年1~5月份,長春市豬后臀的平均零售價格在9.5元/左右,最低時達8.5元/斤,而且其趨勢呈現斜線下滑態勢。從年初平均零售價格12.2元,跌到最低8.5元/斤,價格下跌了三成多。根據我省物價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省豬后臀價格累計跌幅達30.15%。
暴跌后暴漲 多個原因巧遇還是救市
大豬供應量下降、集中拋售、收儲政策提振還是屠宰企業和養殖企業聯手托市?
就在生豬養殖和豬肉價格進入跌勢“深水區”時,豬肉零售價突然大漲,短短一周就漲了近三成。
據長春市價格監督檢查局監測數據顯示,與5月5日相比,5月12日,長春市豬后臀零售價格平均每斤上漲了2.2元。與此同時,僅6天的時間,農安縣生豬回收價格每斤上漲了1.4元,從平均4.8元/斤直升到6.2元/斤,收購價格漲幅近30%。這行情讓業內人士大吃一驚。
姬光欣認為這波行情其實是多個原因巧遇的結果。2013年底的疫情和天氣,讓仔豬成活率較低,按飼養周期計算,目前正處于大豬供應量下降的階段,“物以稀為貴”;另外,又恰逢前期豬價低迷,養殖單位為了回籠資金,就出現了集中拋售現象,導致后期出欄量減少,價格上漲。而豬價的突然上漲,讓養殖戶更惜售了,出欄量再次下降,使市場進入供不應求的循環期。其次,禽肉價格也助推了這波行情。豬肉價格前期的低位,讓消費者的購買量增加,這挽救了持續數日低迷的豬價,卻也物極必反,市場供不應求,造成價格回升太“猛”了。
吉林省物價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國內生豬市場呈現出大部反彈、局部漲幅較高的局面主要受幾個利好因素影響:一是受國家收儲政策提振。二是節日效應拉動需求增加。三是春節前后的疾病原因導致仔豬成活率不高,目前正是這批仔豬出欄的時期,造成此時期生豬階段性供應量減少。
但也有專家分析認為,此次豬價突然大幅攀升,不排除國家讓國內龍頭的屠宰企業和養殖企業相互配合將豬價拉起來的。
加價鏈條 批發到零售5元差價去哪兒了?
收購商加0.3元~0.4元/斤,屠宰場加2~3元/斤,零售商加1.5元~2.5元/斤
監測數據顯示,與5月5日相比,5月15日,長春市生豬收購價格每斤6.5元。長春市場豬后臀最低零售價格是11.5元/斤。這其中的5元去哪了呢?記者為此進行了追蹤。
據了解,目前生豬銷售鏈條主要包括養豬場———生豬經紀人———屠宰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
以5月14日當天計算,農安縣生豬的收購價是6.5元/斤。生豬收購商劉先生將生豬收上來后,一部分送到屠宰場,每斤收購價加0.3元~0.4元/斤,即屠宰場收購價達6.8元/斤~6.9元/斤。“這主要包括運輸、裝卸、泡秤等成本。”劉先生說。
屠宰場經營戶以6.9元的價格收到豬后,按照規定,定點屠宰場對每頭豬的宰殺費為70元,均攤到每斤肉上為0.35元,再經過檢驗檢測、去皮、去毛、排酸過程以后,出廠的白條豬價格為9元/斤~10元/斤,屠宰場每斤又加了2~3元。
從屠宰場出來的白條肉直接運往各地的批發攤位,零售商每斤再加1.5元~2.5元。比如繁榮路農貿市場,最便宜的豬后臀價格在11.5元/斤。某肉品有限公司長春辦事處謝經理表示,一般屠宰和批發運輸企業的利潤率較低,主要靠走量。批發商因為有運輸、人工等成本,每頭豬平均掙8~10元。但零售環節的加價率一般在10% ~20%。所以無論生豬養殖行業如何虧損,對于屠宰、批發和零售商來講,影響較小,利潤相對穩定。
分析 誰是漲價幕后推手?
生豬價格完整周期是三年,其中一年(漲)賺,一年(跌)賠,一年平。這是養豬業的黃金守則,但是自2010年以來,竟毫無規律可循。“‘豬周期’失靈了”。農安縣生豬養殖戶崔占軍的話,也得到了其他養殖戶的認可。
據了解,自2006年以來,我國的豬肉價格經歷了兩次大起大落。其中2006年肉價大跌;2007年肉價暴漲;2008年上半年漲,下半年跌;2009年相對平穩;2010年開始反彈;2011年5月進入快速飆升期。2012年,肉價又走出“高臺跳水”的態勢,2013年肉價處于平穩期。進入2014年后,肉價跌了個大跟頭,三年周期蕩然無存。誰是豬肉價上漲的幕后推手?
推手一:“陰差陽錯”的存欄量
“近幾年,影響我國豬肉價格走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存欄量。”林國發分析認為,2014年春,國內豬價大幅走低主要由于大豬存欄量大,而需求受限于政府嚴控公款消費等原因出現下降,最終造成生豬供應過剩,這個存欄量真是“陰差陽錯”。
推手二:大型企業搶著養豬
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約39公斤,比1990年的20公斤增長近一倍,于是,各方資本不約而同將目光對準了生豬產業。國外資本中,高盛以收購的方式跑馬圈地;國內資本中,武鋼養豬利潤好于煉鋼;互聯網大佬網易也開始養“丁家豬”。
“根據我們統計,到2014年國內建成投產的生豬養殖企業達18家,總投資達到42億元,預計投產后,將向社會提供200萬~300萬頭生豬。”姬光欣說,這些企業的建成投產將再度加大市場豬源供應量,進一步擴大產能過剩的局面,對豬價形成沖擊。但由于2014年上半年行情低迷,養殖業陷入深度虧損,估計以上企業的建設步伐將會放緩或停滯。
推手三:進口豬肉的沖擊?
進口豬肉是用來調控國內豬肉價格的方法之一。對此,林國發認為,2013年我國各類豬肉進口為58.4萬噸,大概占國內豬肉供應量1.2%左右。進口豬肉占國內豬肉供應量較小,對豬肉價格影響更多是心理上,特別是豬價下跌時候。
姬光欣則認為,2014年1~3月份共進口14.2萬噸,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6%。進口肉以價格低廉取勝,本來進口肉沖擊不是很大,但隨著進口量的不斷加大,沖擊也越來越明顯。
推手四:褒貶不一的儲備肉
1996年為加強國家儲備肉的管理,政府制定了《國家儲備肉操作管理辦法》。但是姬光欣認為,收儲剛開始時效果比較明顯,但由于近幾年國內規模化發展迅速,散戶養殖逐漸趨于理性,生豬供應穩定,并有過剩現象,收儲的效果不如從前。
林國發則表示,政府政策調控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和突發性,從目前市場情況,2013年凍豬肉收儲,在一定程度構成了2014年1季度豬價大跌的一個主觀因素。但從長遠角度來看,豬肉收儲有利于降低豬價的波動幅度。
出路 中小散戶“被解散”
生豬養殖業風險加大,資金充足的大型企業替代養豬戶是方向嗎?
由于養殖風險加大,農安縣生豬養殖戶馬先生已有一年多沒有養豬了。14日,記者在他家看到,豬圈已經處于荒廢邊緣,豬舍變成了雜物間。
“我是從2005~2006年期間開始養豬,最多時一年能養900多頭豬。”馬先生說:“2006~2007年時,正是生豬收購價起步,2008~2009年時是生豬養殖最好的一年,收購價最高達10元/斤,那個時期人工工資才800元/月,玉米的價格才0.6~0.7元/斤,所以賣一頭豬最多的時候能賺1000元。”談起當年的情景,馬先生仍然喜不自禁,那一年,他賺了100萬元。但2010年他只保了本,2010年以后,他就沒再賺過錢。到了2013年,生豬養殖行業越來越難預測,馬先生決定不干這行了。“我到外面干力工,一天能賺150~200元,一個月旱澇保收能賺五六千元,比養豬省心。”
萬長軍家有6個豬舍,其中有2個占地200多平方米的豬舍都空著,成了雜物室,一間專門用來養仔豬的豬舍里也是空空如也。“養殖行業不好,仔豬也沒人來買,有價無市。”
王先生(化名)是農安縣某村的防疫員,對他們村生豬養殖戶的情況了如指掌。“2010年之前,我們村里有50多家大大小小的生豬養殖戶,但是現在就剩6家了,這6家中,還有一半的人不想干了。”他說,他原本也是生豬養殖戶,最多時一年能產1000多頭育肥豬,但是現在他家豬舍里只剩200多頭育肥豬了。
對部分中小養殖戶的退出,姬光欣認為,散戶退出本來就是未來發展的一個大的趨勢,由于養殖業屬于高風險的行業,它存在一些不可預測的風險(如:病疫、自然災害、人為因素等)。大型企業資金充足,價格對于大型企業來說,風險值相對較小。如果本次豬價連續低迷的時間再延長一段時間中小散戶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局面,屆時將有被“整合”掉的風險。
生豬養殖路在何方
今年以來,不僅是中小生豬養殖散戶處于經營風險之中,大型生豬養殖公司的業績也同樣哀鴻遍野。
據已發布一季報的生豬養殖公司業績顯示,雛鷹農牧凈利巨虧8328.38萬元,緊隨其后的牧原股份凈利虧損5572.03萬元,新五豐凈利虧損2223.74萬元,羅牛山凈利虧損2092.53萬元。大康牧業凈利虧損447.14萬元。
面對虧損,大部分養殖企業選擇“等待”。未來生豬養殖行業將何去何從?林國發認為,規模化養殖將是未來生豬發展的主要方向,而散戶因資金少或者其他因素,將逐步退出養殖行業。另外近年來豬價走低,利潤方面也使得部分養殖戶主動離開生豬養殖行業。未來幾年我國生豬養殖散戶仍存在不斷退出局面,每次出現行業性虧損均會有一定數量養殖戶退出。
此外,姬光欣認為,雖然大型生豬養殖企業也面臨養殖風險,但是相比中小散戶來講,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實現自身發展飼料養殖一體化,降低養殖成本,提高抗風險能力強。“此外發展生豬期貨,通過發現價格的金融利器去有效地規避風險也是發展方向之一。”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