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堅守已別無選擇
“去年年底肉價低得有些反常。”說起去年年底的那波調整,王斌還心有余悸。根據以往經驗,年底一定是銷售的旺季,是肉價比較高的時候,養殖戶都期望借這個時機,把超過出欄體重的豬銷售出去。王斌養的豬也準備出欄。但讓他大跌眼鏡的是,盼望中的高價不僅沒到來,反而一路下跌。“豬周期”失約了,毛豬價格止步7元錢。
“豬價賤了,就自己家殺了幾頭豬在村里賣。”王斌說,這也是無奈之舉,過年需要錢,給豬買飼料也需要錢。過了正月十五,價格又下挫1、2元錢。之后一路下跌,直到今年3月份,跌到了每斤5.1元的超低價。
料峭春寒讓養殖戶賠掉了本。在他們幾乎快撐不住的時候,3月27日,第一批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的工作開始,此時的毛豬每斤價格在5.1元左右,但養殖戶的保本價格則在每斤7.0元左右。以豬的標準出欄體重110公斤為例,每賣出去一頭豬,王斌們就要賠300—400元。
“有時候真想不干了。”王斌說,養了十余年豬,前期已經一共投入了30多萬元,如果不繼續干,這些錢就等于打了水漂,只能咬著牙堅持下去,反正肉價總有漲上來的時候。
2008年行情大好時,王斌一家拿出全部積蓄,又去銀行貸了款,一次性投入了20多萬元,建起了一排嶄新的豬圈,里面設置了產床、保溫箱、鍋爐,鋪設了地暖,都是為擴大規模、繁殖豬仔做準備。王斌說:“從那時候起,就把錢砸到豬圈上了,很難轉行做其他的了。”
和王斌相鄰的幾個村的養殖戶日子也不好過。鄰村的一位養殖戶今年已經60多歲了,也是選擇了堅持,因為相信價格會漲上來的,一旦低價賣了豬,就虧大了。
王斌說,除了堅守,他已別無選擇。
生豬無奈被賤賣,那種感覺很復雜
雪上加霜的是,玉米、豆粕的價格都漲了。
面對這些,王斌有些坐不住了。今年開春的玉米、豆粕價格為每斤1.03元、1.74元,現在卻已漲到了每斤1.1元、1.95元。王斌說,這種上漲看似在分毫之間,但是每頭出了保育期的成年豬需要900元飼料,豆粕、玉米每噸多花1500元。5月份以前,成本在上升,豬價卻在下降,養豬變成了“養一天賠一天”。
今年前三個月,王斌陸續將達到出欄體重的豬低價賣了出去,既給小豬騰出了豬圈,又還上了飼料欠款。盡管按收入成本計算,賠了三萬元。
王斌說:“拿到手頭的錢,就可以繼續運作養殖場,小豬仔出生的疫苗錢,成年豬的飼料錢,都有了著落,盡管賠了,還是可以看到未來的希望,這種感覺十分復雜。”
5月以來的最近兩周,豬肉價格有所回升,現在每斤毛豬價格為7.5元,每賣出去一頭豬,大約可以賺200元。王斌賣出了30多頭豬,豬圈里有些空空蕩蕩的。他說:“前段時間虧得厲害,現在趁著價格高,趕快賣出去,還朋友錢和欠了半年的飼料錢。”王斌家目前還有20頭豬達到了出欄體重,他打算盡快出售。
并不是每一位養豬戶都能堅持到最后。
一位養豬多年的東申村村民介紹:“我們東鄰的養殖戶去年不干了,轉讓給了濰坊臨朐的兩口子,沒想到就趕上了這持續半年的豬肉低價,現在他們又要轉讓了。”
小張村有三家養殖戶的對象都出去打工了,每天能掙100多元錢。她們說與其在家里和丈夫守著豬生悶氣,守一天陪一天,不如出去賺點錢,補貼家用。
把握“豬周期”太難了
常年與市場的博弈中,王斌們也總結出了一些市場規律:一季度從高走低,二季度趨于平穩,三季度從低走高,四季度高價運行,這叫小“豬周期”,與一年中不同季節豬肉需求的旺盛程度相關聯。“一年賺,二年平,三年賠”,大“豬周期”是從市場供應角度出發的。
盡管豬肉價格跌宕起伏,十幾年的養殖經驗,還是讓王斌有了一定的應對策略。“價格低時就等等看,等豬養大了再賣,出欄體重是220斤,可以等到250、260斤再出售,推遲一段時間,價格可能高一點。總之,盡量避開賠本期。”“價格高時,就將到了出欄體重的豬趕快賣出去。另外,如果今年行情好,就多配種,多生點小豬。”
莊稼不成年年種。話雖這樣說,市場信息不通暢,對豬周期把握不準,還是讓王斌吃過虧。“今年春天就是一個教訓,如果壓欄時間長一些,耐心等待五一過后市場回暖,虧損會少一些,但是市場瞬息萬變,行情判斷不好,沒有賣后悔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