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養豬行情變化太突然,很多豬場都很無奈,我認為要突破重圍,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思考豬價低迷的原因,我們會發現,我國的生豬市場就這么大,養豬企業這么多,這就相當于眾人爭過獨木橋,橋這么窄,市場就這么大,豬價低迷也就正常了。
養殖戶如何面對低迷行情?如何降低養豬成本?我從管理的層面出發,給大家提四個建議:多生、少死、快長、嚴控。
多生是什么概念呢?我們曾經算過一個賬,如果每頭母豬每年多產一頭活仔豬,那么每頭出欄豬的成本就能降低18元。這就是降低成本,也就是考慮在提高母豬的生產效率上下功夫。
少死,打個比方來說,一個萬頭豬場,如果成活率能夠提高百分之一,每年就能少虧損或多盈利58萬元。
快張就是縮短出欄生豬的生長天數,如果肉料比可以提高0.1,那么每頭豬的出欄成本就能降低30元。
嚴控,嚴控不是控疾病,而是控費用,這是針對規模企業而言。三大費用即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對利潤有很大的影響,要一一加以控制,從而達到控制成本及費用,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除了四大舉措之外,還需要重視五大因素對成本的影響。
第一個因素是種豬,因為種豬決定了能否多生、快長,在成本控制中起了基礎性作用。但是,現在養豬戶買種豬喜歡比價格,但是大家要明白一點,買種豬是買種豬基因,種豬基因就是價值,不同的種豬有不同的基因,也就有不同的價值。
第 二個因素是飼料營養因素,飼料營養因素通常有兩個方面。首先從飼料的成本來看,飼料的配方以玉米和小麥為主,但國內因為地少人多的客觀因素,造成飼料成本 過高;在營養這一塊來說,養殖戶要考慮如何和飼料企業進行融合,讓飼料企業成為服務于豬場的供應商,飼料企業在服務的基礎上再考慮如何盈利。
第三是管理因素,管理直接關系到人的積極性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各種生產要素能不能得到合理組合和增值。
第四是豬場信息化,21世紀就是一個信息社會,只有信息化才能科學化,沒有信息化談不上科學化。舉例來說,你到底清不清楚豬場到底多少頭豬,每個階段多少頭豬,清不清楚每一種原料的價格,這些都是信息化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五個因素最關鍵,就是人的因素。學過政治經濟學都清楚,在企業當中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個是物的因素,第二個是人的因素,我認為人的因素更為重要,因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他可以把原料變成產品進行增值,也可以把原料變成產品進行減值。
今天我說的都是管理的內容,在管理上有傳統管理和現代管理,我們需要更多的思考,如何由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轉變,如何把工業化管理手段向農業、畜牧行業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