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張軍民研究員帶領科研團隊,在承擔行業專項“反芻動物β-受體激動劑代謝殘留規律及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任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結果表明用不同顏色的牛毛發作為檢測靶標,能夠更加準確地監測肉牛在飼養過程中是否違法使用“瘦肉精”,解決了目前反芻動物的監管基礎數據缺乏的問題。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最近一期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毒物分析(Journal of Analytical Toxicology)》。
據悉,各國明確禁止β-受體激動劑(俗稱“瘦肉精”)在動物生產中使用,但“瘦肉精”(例如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仍有發生。在政府部門監管過程中,通常將尿液和血液樣品作為監管靶標,但對于反芻動物(牛、羊)來說,尿液和血液樣品不易獲得。研究發現,毛發作為另外一種活體樣品,采樣更為方便,樣品容易保存,且毛發代謝慢,殘留時間長。鹽酸克倫特羅在毛發中的殘留量與毛發顏色和劑量都有相關性,顏色越深或劑量越高,殘留量越高;鹽酸克倫特羅在肉牛白色毛發中的殘留時間能達到70天,而在紅色毛發中殘留的時間更長。與鹽酸克倫特羅相比,萊克多巴胺在毛發中的蓄積能力較弱,但連續給牛投喂萊克多巴胺5天后,再停藥14天,血漿中萊克多巴胺含量低于檢測限,尿液中含量僅為8.3微克/千克時,而黑、白毛發中的殘留量則分別高達226.7、165.6微克/千克。
研究結果,表明反芻動物毛發可以作為“瘦肉精”監管的有效靶標組織。同時,該研究對現有的毛發檢測方法進行了改進,利用液氮研磨提高了毛發樣品取樣的均一性,保證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為執法部門在監管“瘦肉精”在反芻動物中的非法使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而以不同顏色毛發作為靶標物的研究結果也引起了反興奮劑監管機構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