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生豬市場風起云涌,尤其豬價行情表現的更如同坐山車一樣讓養殖戶直呼“傷不起”。仔細觀察身邊的養豬人(散戶)似乎卻在越來越少,為什么造成了這種趨勢的變化,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
1、行情因素:主要受到一年一個“小周期”的影響,連續幾年豬場出現虧損,嚴重打擊了養殖戶的信心。養殖本來就是一個門檻低又臟又累的活,沒有其中利益的驅使,理所當然造成了不少英雄好漢的離開。
2、政策因素:近幾年以來,國家對養殖環境保護一直扮演著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希望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養殖環境污染有所改善,但實際效果不大。去年《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明文通過,于14年1月1日起實施,猶如重磅措施鐵定心要在養殖污染上下工夫,這就出現了不少地區的拆遷豬場的動靜,從養殖戶的反饋來看,浙江地區動靜最大,從2月份開始到現在仍有不少地區動員豬場限期拆遷。
3、資本因素:自從06年,高盛為首的投資團體100%的獲得雙匯集團的股權時,資本因素在中國豬市影響力開始彰顯。行業圈流傳一句話,由此可以窺見一斑,那就是養豬是有錢人玩的活計。不管是飼料、種豬、養殖、屠宰、加工這些環節中,總有資本因素影響在里邊,資本因素在整個產業鏈中發揮著多大的作用,也許只有背后的投資機構知道了。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在影響著規模豬場與散戶之間的那桿天平,以目前的態勢來看,規模豬場的砝碼已經超過了散戶,且天平已經向規模豬場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