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一跌差計算,養殖場(戶)每出欄一頭肥豬要虧損500——600元,屬嚴重虧損。記者走訪了西鄉、城固兩個生豬養殖大縣的部分養殖戶,他們深感現在的豬養不起。
生豬價下跌,市民喜中有憂豬價下跌,市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豬肉價下來了!4月中旬以來,家住城南風景路的周女士,每天都會或多或少買點豬肉,吃不了就凍到冰箱中。在她看來,豬肉價格下跌只是暫時的,以后肯定還會漲上去。她說,等到豬肉價格上漲,我冰箱里的存肉又能吃上一陣子了。
與 周女士有同樣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盡管他們都知道當今豬肉不緊缺,但“豬周期”的規律確是一定的。市民楊先生就推測說,今年上半年肉價下跌,一些養豬戶必 定減少產量,最快下半年或者明年初就可能吃到高價豬肉。所以現在存上一點,到時就能對付上一陣!盡管這樣做省不了多少錢,但有冰箱無所謂!
產能過剩是導致生豬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記者來到西鄉縣農業局時,恰逢該局向養殖戶征求意見、建議。分析起生豬價格下跌的原因,副局長楊樂清認為,產能過剩,供過于求是主因。楊樂清說:“近些年,由于國家對農業產業扶持力度加大,很多社會資金轉產投入到生豬養殖和其他一些農業項目當中,生產總量增加了不少,但市場消費水平并沒有多大改變,生豬價格自然就會下跌!”
楊樂清的話在市農業局一份關于生豬價格下跌的分析材料上得到了一些印證:由于近20年間,國家采取“以工哺農”的財政扶持政策,但操作層面還不規范合理。一是對生豬產業的規劃、發展、疫病防治、政策扶持等長期處于多頭管理狀態。每年生豬產業發展的數百億扶持資金,分別以“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扶持項目”、“現代農業生豬項目”、“退耕還林后續扶持項目”等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農業部多部門安排調度,缺乏統一協調的信息溝通管道。二是沒有按資源稟賦配置調動資金。中、省財政扶持資金往往不是根據各地資源稟賦來調度安排,而是根據各地的“行政資源”而定。
除了產能過剩,在市農業局畜牧科科長史瑞華看來,還有5方面的因素加劇了生豬價格的下跌:首先市場本身處在豬肉消費的淡季,其次畜產品多元化消費趨勢的加劇,再者受“三公”消費、八項禁令政策的影響,肉品消費趨緩,以及儲備肉制度的調整和進口豬肉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生豬生產企業在煎熬中調整
生豬價格下滑,生產企業如何應對?在漢中天利科貿有限責任公司的生豬養殖場,一切仍在按計劃有序地進行。總經理王利民說,我們是一家老企業了,生豬產業是我們的支柱,投資了不能放棄。面對目前的不利局面,該公司一方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對一些落后生豬品種進行了更新,同時還利用循環模式生產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