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份以來,豬肉價格持續快速下降,截至上周,豬價格已連續17周跌破盈虧平衡點,觸底價格最低點,生豬養殖重度虧損,有人無奈退出,有人苦 苦堅守。而北京市順義區一些養豬戶卻比較幸運,去年5月份“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在順義區率先試點,今年5月份可以到期理賠,那么全國首次“生豬價格指數保 險”理賠能挽回養殖戶的損失嗎?
付款還沒有投保的成本高,這樣的結果,既傷害養殖戶的投保熱情,也有悖政府出臺農業政策保險的初衷。那么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呢?當初又為什么設置“生豬價格指數保險”這個險種呢?
賠 錢的買賣沒人做,如果整個養豬業都無利可圖,生豬保險對養豬戶的幫助肯定也很有限。豬肉周期性的震蕩,說到底是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養豬戶老像走夜路,不 知道哪一腳就踩空了。要想緩解周期性的震蕩,關鍵是要建立全國性的及時信息平臺,讓養殖戶清楚地知道目前全國豬糧比、母豬數、豬仔數等關鍵信息,及時決定 養豬的數量。我們要建立生豬價格保險制度,更要建立供銷見面的信息系統,讓養豬戶看得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