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幾次禽流感風波之后,冷鮮雞走上上海市民的餐桌。對于習慣吃活禽的市民來說,習慣于能全程看見宰殺的過程,自然也認為其更新鮮,味道更好。于是,市民們的普遍反應可想而知,冷鮮一直遇冷,活禽依然很“火”。
近 日,記者來到了位于奉賢區的一家冷鮮雞企業,有機會目睹從蛋到雞再成為冷鮮雞的整個過程。每天有近一萬余只冷鮮雞從這里運出,經過極短的過程,很快就到達 了市民的餐桌。雖然政府有關部門采取舉措大力推廣冷鮮雞,試圖打消市民心中的疑慮,但受制于市民傳統觀念的影響,冷鮮雞依然未被市民普遍接受,一時間,一 邊是地下無證的活禽交易乘虛而入,另一邊則有部分媒體報道稱,盡管冷鮮雞銷售點不斷增加,上海的幾家大型冷鮮雞生產企業似乎“撐不下去”了……
其實冷鮮雞是一個很成熟的模式,在歐美早已普及,但是由于觀念的原因,目前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而采訪的企業的負責人也表示,并沒有因為當前的“冷”而灰心,對他們來說,只要是市場能夠接受的,必然有一個過程,雖然目前不太理想,但從長遠看,前景依然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