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價格監測中心近日對海口市等地13家規模養殖場、中小型養殖場、散養戶,4家批發企業(屠宰場)進行調查。調查發現海口、三亞大型規模養殖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每頭虧損50-100元。調查同時發現,我省生豬價格在全國排名20左右,但豬肉價格高居第一位,且零售環節易跟漲,不跟跌。建議我省實施反周期扶持生產政策,通過規模收購、集中屠宰和配送,減少豬肉流通環節,穩定肉價。
生豬養殖轉至輕度虧損區域
我省生豬、母豬存欄量較年初及去年同期下降。這次調查的9家養殖場(戶)生豬存欄量共計36801頭,比年初減少246頭,比去年同期減少784頭,分別下降0.66%、2.08%。其中能繁母豬存欄3871頭,比年初減少285頭,比去年同期減少320頭,分別下降6.85%、7.63%。經歷生豬養殖較長時間虧損后,4月下旬豬價有所反彈,但對后期生產投入幾乎所有養殖場都持謹慎態度,擴大養殖規模不多。調查的9家養殖企業(戶)有5家準備維持現狀,有3家準備減小規模,只有1家準備擴大規模。
按調查時價格(7.2元/500克)測算,9家養殖場(戶)平均每頭生豬虧損51元。海口、三亞大型規模養殖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每頭虧損50-100元,散養戶基本保本。我省豬糧比價從5月上旬的5.40:1回升到5.59:1,由中度虧損區域回升到輕度虧損區域。
四季度后豬價或溫和上漲
據調查,我省生豬價格在全國排名20左右,但豬肉價格高居第一位,且零售環節易跟漲,不跟跌。據了解,傳統的豬肉供應模式是養殖戶把養殖的活豬賣給豬販,后交由屠宰廠代宰,最后豬肉及其制品被運至農貿市場,由各攤主進行銷售。但因為代宰戶多,對質量往往控制不嚴。同時,由于一家一戶操作模式以及諸多的豬肉流通環節,使得豬肉價格居高不下。我省靠“無疫區、健康島”金字招牌,出產的肉品理應“質優價高”,但從目前來看,我省生豬出島雖然量大,但肉品質量一般,出島生豬只能跟隨全國和周邊市場價格“隨行就市”,價格排名僅在全國20名左右,制約了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和養殖戶增收。
省價格監測中心分析認為,生豬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短時間內仍將難以改變。我省目前生豬存欄基數仍很大,“產”大于“銷”的問題短期內難于改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預測三季度生豬水平將穩定在較小區間里面波動,進入四季度后,中秋、十一、春節等節假日消費需求拉動,豬價將溫和上漲,但波動幅度不會很大。
建議實施反周期扶持政策
為穩定生豬價格,保障生豬市場有效供給和防止“肉貴傷民、肉賤傷農”的現象發生,省價格監測中心建議政府多措并舉,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引導生豬行業進入“養殖戶有收益、賣肉有錢賺、百姓吃肉價格合理”的良性循環。
省價格監測中心認為,現階段生豬市場波動性較大,完全靠市場無法自我調節減緩生產和價格波動,政府應該加強和完善市場調控。通過完善豬肉收儲政策,建立戰略、政府、商業三級豬肉儲備體系,增加豬肉的儲備數量。實施反周期的扶持生產政策,當生豬價格過渡下跌低位運行時,要根據生豬、能繁母豬存欄數量,采取措施避免生產過渡下滑;當生豬價格回升到一定合理區間時,扶持政策措施應及時退出。建立完善預警預案,扶持規模化屠宰,推行集中配送。通過規模收購、集中屠宰和配送,切實減少豬肉流通環節,穩定豬肉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