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雞試點的推動并非可”一蹴而就“,在此過程中,配套企業的進入也要循序漸進。全省開展試點是有節奏的,盡管10月份會是全省開展試點,但不是馬上全省推廣,各地會根據情況推進試點,絕對不會出現一下子全省都沒有活雞賣的情況。”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鄭惠典做客廣東民聲熱線時公開表達了上述觀點,贏得了民眾、商販和企業的喝彩聲。
鄭惠典的公開表態,讓廣東在國慶前全省設區的市全面推行冰鮮雞的“紅燈”,面前增加了一盞“黃燈”。讓頑強“抵制”冰鮮雞的食客又可以多品嘗一次“鮮味”,賣雞商販不用突然為冰鮮雞的銷路而“撓爆頭”,家禽企業也緩解轉型升級所來的資金壓力,吃上了“定心丸”。
無可厚非,推動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保障民眾身體健康安全,取消活禽交易更是大勢所趨。但在推進過程中到底是采取符合循序漸進、逐步推廣的市場規律,還是采取反其道一刀切全面開花的“閃擊戰”的確值得商榷。
6月19日,內地活雞時隔4個月后,重新批準進入香港市場,難道香港沒有全面取消活禽交易的能力嗎?但答案是否定的。直到今日,港府經歷過5次撲殺活禽仍沒有一刀切取消活雞上市,更多的是出于避免激發社會矛盾,讓市民保有選擇權,順其自然讓市場主導發展。要知道內地暫停供港期間,香港活雞批發價格瘋漲引發香港雞販集體罷市。今年1月,更有雞販因不滿香港政府,為應對H7N9病毒傳播而采取的撲殺及禁售雞只政策,影響生意兩次跳海。
小編認為,在中國內地各地區之間的城鄉結構、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不同,所面臨的問題也不一樣,統一行動未免顯得稍顯倉促。清遠、肇慶、云浮等地區,不少農民才剛洗腳上田,買房穿西裝當市民,鄉下的農貿市場開摩托車數分鐘就到,生活質量與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有明顯的距離。若只為服從上級一紙命令,不顧實際情況強行推廣,雖然也可以達到全面取消活禽交易的目的,完成領導下達任務,但這種“為實行而實行”的做法沒有任何意義。表面上是民眾被迫改變飲食習慣,做到了防范疫情,實則是受到民眾和企業的強烈抵制,讓路邊的“走鬼”攤販多了一處生存“天堂”,不單讓防疫帶來新的難度,更會增多政府、企業、商販、民眾、城市管理者與“走鬼”攤販的矛盾。
近年來,因城市管理者強行執法、暴力執法而引發的流血事件屢屢被媒體曝光,幾乎每次都能引起強烈的社會輿論。民眾的憤怒、漫罵、指責,加深了社會矛盾,若能在強行推廣冰鮮雞面前,多點了解市民、商販和企業之間的疑慮,給多點時間讓市民適應,鏟走滋生“走鬼”攤販的“土壤”,社會自然顯得更加和諧。若不愿聽到民眾與商販的聲音,不論民眾愿意不愿意、同意不同意,都要一推到底,商販生意大減為養家活口,民眾又樂意接受,只能逼上“走鬼”之路,企業亦會因為資金緊缺而迫上絕路。
推廣冰鮮雞鼓勵先行先試,總結典型經驗,及時進行推廣,但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拔苗助長”。政策的實施離不開民眾的支持,一個政策背后又將會帶有怎么的社會后果,事先要做好功課,防止參與者走極端。多一份溝通、少一份強權,相信民眾還是樂意接受冰鮮雞,畢竟誰都不想看到誰會成為下一個病毒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