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在我國南方諸省暴發流行,蔓延全國,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全面、有效地控制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的發生,北京市畜牧獸醫總站承擔了北京市科委下達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課題。
課 題組通過對北京市8個區縣、90余個豬場流行病學調查,摸清了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在北京市的流行情況;通過疫苗免疫、臨床觀察、實驗室監測、動物攻毒等手段 對三種滅活苗和一種弱毒苗進行了疫苗免疫評價。針對藍耳病的流行特點和豬場受污染程度的不同,課題組根據豬群狀況和不同疫苗,制定出適合北京市相應情況豬 場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程序,并將該程序首先在8個區的23個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規模豬場(包括三元集團)進行示范應用,取得了很好效果。隨后,在全市 267個豬場進行了全面推廣應用,在技術和組織上都取得了創新效果。
在技術創新上,利用血清學、病原學等方法對市面上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進行了科學評估。同時進行了仔豬抗體跟蹤監測,準確闡明了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仔豬母源抗體的保護效果。
在 組織創新上,通過科學研究結合實踐驗證,建立起綜合防治技術。為了摸索出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治技術方案,課題組與各區縣大力合作,在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流 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通過大量試驗形成科學的防治方案。此后,就部分成果在通州東方種豬場進行了驗證、修訂,保證了實驗成果推廣示范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這 不僅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同時也促進了防治技術的盡快推廣。
項目在執行過程中,還整合了科研院所、市、區縣、鄉鎮獸醫站和多個規模豬場的技術、人才資源,發揮出各自優勢,實現了獸醫系統、科研體系和多個豬場共同為防制豬主要疫病互贏的新模式。
值得提出的是,該課題作為公益性事業,在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遍布全國的的形勢下,為北京市的防制提供了技術保障,有效地控制了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暴發流行,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保障了公共食品的衛生安全。
2009年9月9日,北京市科委組織專家對《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控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進行了驗收。專家組認為,該課題技術路線正確、方法科學、數據詳實、結論可靠,對防控北京市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幾 年來的研究表明,該課題形成的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防制措施在京郊各個區縣推廣應用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取得積極的防控效果,并得到多數豬場的認同和應用。 在昌平、大興、密云、平谷、懷柔的280個豬場中逐步推廣后,保證了生豬的平穩生產。按病死率不低于5%、每頭豬的保守出欄平均價不低于1250元、其平 均純利潤不低于200元來計,該項目3年來累計新增純利潤3725.6萬元、新增總產值2.33億元。隨著此項防制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按每年200萬 頭豬的應用量來計,每年將為北京市養豬業新增純利潤2000萬元、新增總產值1.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