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記者的來訪,羅江縣興旺生豬養殖專合社理事長黃盛平嘆了口氣。他說,5月初的行情突起到月底的堅定回落,對于渠道有限、信息滯后的他們而言,“好像是局外人看了一場戲。”
有媒體報道,與中小規模戶不同,在5月豬肉價格大漲之前,雙匯滿倉收購生豬,價格大漲時剛好出貨,關于大企業聯手做局的傳聞立馬見諸報端。很快,又有業界人士分析,雙匯的主營業務是肉制品加工,無論豬價高低,都需要儲備生豬作為原料,外界猜測并不靠譜。
但無論如何,在市場浪潮中,往往只有大企業可以堅持下來,中小規模戶的有心無力越來越明顯。難道生豬產業的格局真的已經變了嗎?從記者調查來看,畜牧業向現代化轉型的浪潮,已經勢不可擋,而養殖戶面臨的困境,是變革洗牌期不可避免的陣痛。
規模化行業高效運轉的必經之路
記者從三臺縣獲悉,當地畜牧部門曾在一個多月前針對本地農戶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農戶中僅有25%左右尚在養豬。該縣從2003年開始養豬的規模場戶已基本退出,現存養殖戶大多在2007年進入,已屬較大規模的第三批。“就這部分,也是搖搖欲墜。”三臺縣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賴燕說,今年以來持續低迷的行情是促使養殖戶退出的直接原因,“還有消費結構變化、信息不足、收儲企業單邊殺價、養殖治污成本增加……不利因素真不少。不是腰板硬的業主,多半扛不住。”
在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養豬研究所所長呂學斌看來,如今的生豬養殖早已不再是傳統的養豬業,“原來門檻低,現在社會和資本的關注度都高,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進入這個行業。”
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不少矛盾直指肉類市場,養豬戶們“壓力山大”。在不斷出現的養殖風波沖擊下,大量散養戶因沒有自保之力,最終不是被收購就是忍痛退出,規模化的版圖不斷擴張。
“適度規模化對于穩定行情,提升產業水平意義明確。這不僅是數量上的簡單疊加,更是一種行業整合的高效運轉方式。”省畜牧食品局信息中心主任錢亮表示,從當前國內現狀而言,畜牧業規模化發展的浪潮正在興起。
標準化硬性門檻加劇產業升級
2013年11月,《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出臺,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歸根結底,就是要提升養殖技術的標準化。”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何志平說,目前我國養豬業正處于快速轉型升級的時代,然而國內養豬業跟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卻很大。根據省畜牧食品局的數據統計,當前四川省養豬業以圈養、人工飼養和半機械化飼養為主,只有少數的大型養殖企業在向自動化、智能化養殖邁進。
“人工成本越來越高,未來的方向肯定是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四川生豬創新團隊的標準化生產工藝技術研究崗位專家龔建軍認為,一邊是政策的監管要求,一邊是行業競爭的深入,“所以無論是養殖戶還是養殖企業,都只有走標準化之路,科學管理,改變養豬模式,做好產業組織化和專業化分工,從源頭上控制成本,才能渡過養豬業的寒冬時期。”
產業化深加工有效緩沖養殖風險
數據顯示,在“豬”事不順的上半年,幾乎所有上游養豬企業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而對豬肉屠宰加工企業來說,豬肉價格對其影響不大。“對豬肉加工業來說,不用看天吃飯,同時擁有定價權,生存規律大不相同。”省畜牧學會畜產品加工分會理事長王衛認為,加工行業和養殖行業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全產業的未來走向。
作為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2014年第一季報顯示,公司的營業收入不僅沒有減少,還同比增長了5.5%.業界分析認為,雙匯主要有屠宰業務和下游業務,屠宰業務可以隨行就市,生豬價格怎么變,白條豬價格也會相應改變;而對下游業務,雙匯會對原料進行儲備,同時還可以用提高產品售價,縮減生產、包裝成本等方式來消化生豬價格波動對企業的影響。
“因此,加工企業對市場行情的調控能力,能夠通過良性互動改善上游企業的生存環境。”王衛說,遺憾的是,當前四川省豬肉仍以冷鮮肉消費為主,“上游養殖戶沒有跟加工大企業形成全產業鏈,在市場波動中的被動也就不難理解。”
養豬業應該怎么變?
宋國遂(蒲江縣鶴山鎮龍頭村生豬養殖大戶):現在政策越來越嚴格,對養殖場的各方面要求越來越高,我認為是好事,有助于產業發展,但具體實行起來還是給養殖戶很大困擾。有好些規模戶想要進一步擴大規模時,卻由于治污不達標等原因,遲遲得不到批準。我自己每年能夠出欄1000多頭生豬,應該算是具備一定規模,都被擋在這個門檻外。要改革是好事,但是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啊,如果能循序漸進,更現實也更平穩些。
李學偉(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當前我國畜牧業的產業投入和產出相比,基本算是微不可計,這就帶來一個惡果就是全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應用基礎研究的不足,以及和技術推廣的脫節都影響產業發展的前景,這種現狀和“豬糧安天下”的提法是不相符的。沒有研究的投入,所謂標準化的發展只能是一句空話。
呂火明(省農科院黨委副書記、農業經濟專家):雖然養殖行業現在處于寒冬時期,但從長遠發展眼光來看,養殖業永遠都是朝陽性行業。全國每2.6個人一年就會消化掉一頭豬,年產值在六千億左右,拉動國民生產總值近兩個百分點,所以越來越多資本和技術進入這個行業也就不難理解。在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中,想要發展壯大,肯定只能不斷提升產業水平,優勝劣汰,全行業的規模化程度才能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