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五年,巴西生豬產量從2008年的302萬噸增長到2012年的349萬噸,平均每年增長3.67%,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豬肉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是怎樣克服養豬業的高風險和“豬周期”的呢?
養殖戶只管養 屠宰廠管收購
巴西養豬生產者協會執行主任法比安諾說,過去,巴西養豬業基本上是一家一戶的養殖方式,每個農戶只養幾頭或幾十頭豬。屠宰廠收購生豬進行加工,養殖戶與屠宰廠缺乏緊密的利益鏈,每次市場價格波動都會給養豬業帶來一場危機。
為化解風險,從上世紀70年代起,巴西養豬業逐漸采用了養殖戶與屠宰廠聯合一體化的生產方式。法比安諾介紹,在巴西的一體化生產方式中,屠宰廠起著核心作用。根據市場需求,屠宰廠給養殖戶提供母豬、飼料和技術指導;養殖戶只管養豬,生豬出欄后按合同價賣給屠宰廠,養豬的市場風險由屠宰廠承擔。
為此,屠宰廠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由過去只管收購和屠宰的企業管理模式,變成現在市場、技術一把抓。每家屠宰廠都有市場部和技術部,密切關注市場信息和技術開發,派出技術員指導養豬生產,為養殖戶提供優質安全的飼料,提供良種豬源。
屠宰廠化解風險 不僅宰豬還宰雞
“屠宰廠承擔了市場風險,不等于養豬業沒有風險。”法比安諾說。遇到飼料和生豬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時,屠宰廠怎么辦呢?
“屠宰廠一般通過產品多元化來化解風險,不僅宰殺生豬,還屠宰肉牛或肉雞;不僅生產鮮肉,還從事豬肉深加工,生產各種豬肉制品。多元化的生產不僅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而且每當遇到市場風險,工廠還能夠通過轉產方式緩解危機,避免破產和倒閉。”法比安諾說。
現在,由一家屠宰廠與眾多養殖戶或養豬場結成的一體化生產模式,在巴西養豬業中約占70%的比重,是推動養豬業持續發展的主力軍。
看行情、引技術 著力提高效率
其他30%的生豬是由獨立的養豬場生產的,這些獨立的養豬場怎樣規避市場風險呢?
在距首都巴西利亞附近的一家獨立養豬場,農場主魯本斯說:“加入一體化生產體系如同買了保險,能降低市場風險。可‘買保險’也有成本,生豬出欄價和飼料價都是由屠宰廠說了算,養豬收益自然也會降低。我們沒有買一體化生產的‘保險’,就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爭取最大的利潤。”
為此,魯本斯每天都在密切關注市場行情和養豬新技術信息。他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對養豬全過程進行信息化管理。例如,給每頭豬的耳朵上裝上耳環式芯片,芯片是豬的身份證和檔案,豬進食時,芯片就會將食量信息傳輸到電腦。
管理員卡洛斯指著電腦數據告訴記者:“這個豬欄有53頭母豬,其中34頭已吃完今天的食物,有一頭豬兩天沒有進食,一會兒我們要給這頭豬做體檢,看看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得益于精心的管理,魯本斯農場的每頭母豬平均年產仔32頭,比其他養豬場多。
提供信貸支持 度過市場低谷
魯本斯說,巴西政府對養豬業的扶持和保護政策也十分重要。當養豬業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而陷入生產低潮時,巴西政府為養豬業提供一種名為“留住母豬”的信貸支持。養殖戶(場)申請這筆低息信貸,用于償還到期債務和維持生產,從而避免了危機一來紛紛殺豬自保的情況。
此外,巴西政府正在研究制定生豬最低收購價格政策,巴西國會也在審議一部有關養豬業一體化生產體系的法案,有望通過立法,明確規定養殖戶和屠宰廠的法律責任,切實保障養殖戶(場)的利益,從而促進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