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規模化養豬生產中,疾病造成的損失越來越大,尤其是2006年夏季發生和流行的豬高熱病,直接導致了許多農戶和規模豬場的豬只大量發病和死亡,造成了重大損失。如何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的疫病防制新技術以確保豬場安全生產,是業內人士需要認真探討和解決的大問題。
1豬病難以控制的因素分析
1.1多病原豬病增多
近年來,規模豬場病毒病趨于緩和、細菌病呈上升態勢。多病原豬病較多,常以豬瘟、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乙腦等病毒性繁殖障礙性疾病為主,繼發或混合感染副豬嗜血桿菌病、鏈球菌病、巴氏桿菌病、大腸桿菌病等疾病;并且無論是細菌病還是病毒病。病豬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都很相似,主要體現為呼吸道疾病的癥狀,給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防控帶來很大的困難。據了解,呼吸道病綜合征就是由病毒、細菌、環境應激、霉菌毒素和豬體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
1.2目前許多正規豬場的設計、生產現狀及防病理念不能有效控制疫病
1.2.1一點式的高密度飼養不利于疫病的防控。目前,許多管理規范的養豬企業在幾十畝(或百十畝)土地的范圍內年出欄豬一萬頭至數萬頭,在狹小的范圍內高密度飼養。豬只數量的增加、彼此間距離變小,使一些接觸性疾病的傳播變得極其容易(如口蹄疫、藍耳病等),常常暴發流行。生產實踐表明,高密度的集中飼養讓豬生活在集中營的監牢中,豬遭受的苦難已超越了其承受能力,即使管理最好的豬群也處于亞健康狀態,造成豬對疫病的易感性增強,只要環境條件稍微改變豬就會發病。
1.2.2豬舍設計不科學,使豬場無法有效防控疫病。許多豬場的豬舍采用的是長通間、雙列式結構。如在妊娠舍采用限位欄飼養,一棟豬舍常飼養數百頭母豬;分娩舍母豬多在產床上分娩,使舍內常有處于不同生理狀態的各類母豬、不同日齡的哺乳仔豬;而生長肥育舍內也同樣有幾百頭不同年齡的豬混合飼養在一棟豬舍內。舍內通風換氣、排污、喂料、清掃及其它生產活動均由一側向另一側進行。這種大通間豬舍設計的最大問題則是病原微生物可通過豬只間的密切接觸、空氣、污水及人員活動傳播,使急性傳染病在極短的時間內在一棟豬舍內或全場范圍內流行。
1.2.3豬場流水線式的生產工藝流程設計不利于防控疫病。目前,許多豬場仍按工藝流程設計,分別對空懷配種、妊娠、分娩、保育、肥育的各類豬群采用了“流水線式”的生產管理方式,使豬不斷地轉群、合群,豬群流動性增大,豬只間接觸頻率增高,導致豬群中爭奪位次的爭斗增多。在目前豬病較為復雜、豬舍大空間設計和豬群大群體飼養管理的方式下,豬群很容易處于應激狀態,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在不能實現全進全出的情況下,易于傳染病的水平傳播。
1.2.4豬場的位置和豬舍間距不符合現代防疫技術要求。由于選址和設計的缺陷,不少豬場與周圍的村莊、交通主干道距離較近,生產區內豬舍間距過小、不符合隔離與通風的要求。不同用途、不同年齡的各類豬群混群飼養也不符合現代防疫技術的基本要求。更有甚者,有的豬場根本沒有隔離舍,發病豬只或引進的種豬常與本場的正常豬只飼養在同一棟舍內,人為造成疾病的傳播。
1.2.5許多豬場的豬舍不能徹底消毒滅源。由于許多規模豬場采用流水式作業和大通間式豬舍,無法實行全進全出和徹底空欄,各類豬舍基本上只實行載豬條件下的日常消毒或局部的空欄清洗消毒,不能進行必不可少的定期空欄消毒。在冬春季節采取塑料薄膜全密封保暖的情況下,許多豬場基本沒有對豬舍內空氣進行消毒;需轉群移動的豬群在進入其它豬舍時基本也不消毒,從而導致疫病的擴散。
1.2.6豬場嚴重的環境污染有利于疾病的發生和擴散。豬場的環境污染源主要是糞便、污水和有害氣體。目前,國內許多豬場因建場較早,設計不合理,導致場內糞便、污水污染的現象隨處可見。夏季蚊蠅成群,有利于疾病的發生和擴散。有害氣體對豬舍內空氣的污染更為嚴重,尤其在冬季采用塑料棚保暖的情況下,豬舍內臭氣撲鼻,氨味刺眼,這也是一些豬場冬春季節呼吸道疾病多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1.2.7從多個種豬場引種,使豬場疫病更加復雜。目前,多渠道從不同的種豬場引種是許多豬場存在的大問題。尤其是一些新建豬場急于投產,多渠道引種,使得不同地域、不同繁育體系間疫病的傳播越來越多,結果豬場成為疫源的集中地。生產實踐表明,一些豬場的豬偽狂犬病和藍耳病的發生和流行,都與從外地引種有關。
1.2.8對豬舍內環境的控制工作重視不夠。在高密度集約化飼養條件下,為保證豬群的正常生產,必須有效地控制豬舍內的環境,如溫度、濕度、光照、灰塵和有害氣體濃度、病原微生物數量等等。豬舍內這些不利環境因素一旦達到一定水平,極易損害豬的健康,造成疫病發生和流行。然而,許多豬場由于建場較早,未考慮上述因素。對于許多傳染病來說,如果不存在飼養管理惡劣的因素,就不會加重病情。腹瀉、地方性肺炎、生長參差不齊和仔豬斷奶后生長不良等問題可以是傳染病的結果,但更是飼養密度過大、飲水不足以及氣溫和通風管理不當(在全封閉式管理的豬舍及冬季更為嚴重)等因素的結果。在許多情況下,治療這些疾病是不能只依賴抗生素和其它藥物的,還應改善豬舍環境。
1.3 防控疫病的觀念落后
藥物和疫苗的濫用不僅對豬有害,而且還造成耐藥性的增加。大量注射疫苗,可導致重要疾病免疫失敗甚至散毒。目前,國內許多豬場為防控豬病不得已大量用藥,如飼料加藥、飲水加藥,有病多投藥、無病投藥保健等,使豬成了離不開藥的“藥罐子”。長期或階段性預防性加藥均會使豬產生不同程度的耐藥性,導致豬染病時無藥可用。同時,“加藥”也增加養豬成本,目前一頭豬平均加藥成本已接近50元,有些場甚至高達80元以上,而如此高的藥費支出并未帶來人們期望的相應的收入。
如今我國傳統且已成形的連續性一點式生產模式,要想繼續獲得成功難度很大。2006年夏季發生和流行的豬高熱病,雖然許多豬場也采取了種種措施予以防范,但仍未幸免就是一個顯著例子。
2規模豬場防制重大疫病發生和流行的新技術體系的探討總結
2006年夏季發生“豬高熱病”后,許多單位也采取了種種措施和方法,但仍不能及時控制本病、并造成了重大損失,就充分說明這些傳統、落后的相關技術措施不能有效防控疫病的嚴重性。相反,那些能充分利用現代養豬新理念,“實施了多點式生產模式及全力做好豬舍內環境控制等工作的養豬企業,不但躲過了劫難,而且也在降低了疫病防治成本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將這些養豬企業采取的相關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2.1 實行完全的全進全出管理程序
全進全出是將同一棟豬舍內全部的豬同時移出,然后再同時移入一整批豬的技術。完全騰空的豬舍可以徹底清洗、消毒、空舍以殺滅豬舍內的病原,并減少病原在不同年齡豬群中傳播的機會。但在實行全進全出管理程序時,不可將前一批的掉隊豬留下來,與下一批豬一起飼養。否則,就給下批豬留下了疫情隱患。
2.2采用早期隔離斷奶新技術,確保仔豬安全斷奶
早期隔離斷奶新技術的基本原理即在仔豬于14~21日齡整批斷奶后,立刻送至與母豬完全隔離的豬場飼養,可以大幅度減少疾病由母豬傳染給仔豬的幾率,也大幅度減少一貫作業豬場常見的疾病風險。河南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的東方種豬場,實行仔豬18日齡斷奶,不但確保了斷奶仔豬的快速生長,而且每頭上市的商品豬還可節省成本達30元左右。對實施早期隔離斷奶新技術的豬場而言,硬件設施、營養水平和管理水平必須跟上,否則就得不償失。
2.3高度重視引種工作
病原體進入豬場的途徑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通過引種帶來疾病。如果不得不從外場引種,則盡可能從同一個種豬場買豬。如果做不到,那么可以從一個豬場購買公豬(買精液最好),而從另一個豬場購買母豬。如果從許多不同的豬場購買種豬,最終將各種豬病集中在豬場。而大多數傳染病的暴發,都是發生在新豬引入之后。引種的一般原則是,來源豬場的豬健康狀況必須好于接收豬場。新引進的豬必須來自已檢測主要傳染病(如藍耳病、偽狂犬病、布氏桿菌病等)為陰性的豬群,并且要在生產區外隔離觀察至少60天,在最終混群之前還要做一次檢測。
2.4實行多點式養豬生產新技術
眾所周知,免疫良好的分娩母豬,其后代通過吸食初乳和常乳獲得母源抗體,在一定的時期內對疾病有較強的抵抗力,但這種抗病力隨著仔豬日齡的增長逐步消退。如果在這種情況發生前將仔豬斷奶、并在足夠遠的距離外(500米以上)隔離飼養,就可有效地切斷豬病在豬群中的連續傳播。這種管理模式就是將不同類型的豬群分開飼養的多點式生產方式。此法大大降低了豬場內發生傳染病全場豬只都被波及的風險。萬一某一點的豬群發生疾病也比較容易進行清場、消毒、恢復飼養,不至于影響整個豬場的生產。河南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的潢川豫鳴公司4個2萬頭豬場,全部采用將種豬、保育仔豬和肥育豬分別在3個分區飼養的多點式養豬新技術,效果很好。
2.5實行分胎次飼養
所謂分胎次飼養就是將后備母豬和頭胎母豬與第2胎以上的母豬群分開飼養,待第l胎母豬斷奶之后、第2次分娩之前轉入經產母豬舍;對于第l胎母豬的后代豬群來說,也要與其它老母豬的后代實行完全的隔離飼養。
河南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河源恒昌公司的4萬頭豬場,近年來對母豬實行了分胎次飼養新技術,獲得了很大成功。實踐證明,在頭胎母豬的疾病情況及生產性能相對不穩定的情況下,實行分胎次飼養能有效防止疾病的接代傳播,有利于頭胎母豬的生產管理。但頭胎母豬集中飼養場應是條件較好、設施較先進的豬場,擁有較好的技術員和最好的飼養員隊伍。
2.6想方設法為豬只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
目前,我國很多豬場飼養的”洋種豬“繼承了”洋人“喜歡”吃、喝、玩、樂“的本性,同樣喜歡吃好、喝好、住好、玩好。它們在良好的飼養和環境條件下,才能干好”工作“,多做貢獻。但這些豬群在高強度的規模飼養生產條件下處于亞健康狀態,任何環境條件的改變都會對其健康狀況造成極大影響,甚至可以說直接決定著豬場的成敗,因為不良的環境應激(如溫度忽高忽低)可促使疫病的暴發。因此,現代養豬的新理念就是想方設法為豬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即濕度適度、空氣新鮮、冬暖夏涼的適宜環境,讓豬快樂、健康生長。
2.7認真做好疾病的抗體監測和藥敏試驗工作
2.7.1定期監測豬場免疫情況是制定免疫程序和疫病清除方案的主要依據。主要采用實驗室方法區分野毒和疫苗毒,同時也要結合屠宰檢查,以對本場豬群的健康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然而,這項對豬場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工作,許多單位均未開展。
2.7.2許多規模豬場在疾病控制工作中大量使用藥物,但未充分考慮到抗生素的殘留問題。很少有豬場對抗生素類藥物做藥敏試驗的,以致豬對許多以往臨床效果很好的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這些豬場不得不在防病治病時經常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不同的抗生素,一旦停止使用,就會發病。在此情況下,抗生素也就變成了豬只的保健藥物不得不長期使用,降低了藥物的預防和治療效果,導致了藥物殘留,這也是近兩年來豬場防治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定期開展好藥敏試驗,是目前防疫滅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2.8采用高架節水型的板條式漏縫地板
在距地面高1.5米處采用高架板條式漏縫地板,是為了給豬只創造一個干燥、適溫、涼爽、通風的環境。其中的尿、漏水、消毒用水與部分糞便直接掉入地板下,自然順斜坡流入糞溝,然后定時將糞溝中糞便集中運走(河南內鄉牧原公司的飼養員不打掃衛生,豬的糞尿和污水統一漏入床下糞溝,待該批豬出欄后一次集中清除、清洗)。這種架高地坪結構的飼喂管理操作與傳統圈舍相比,雖然一次性投入較高,但可節約用水成本50%以上,減少了污水對周邊環境的壓力。另外,采用這種新技術飼養員不用打掃衛生、不用水沖豬圈,大大減輕了飼養員的勞動強度,使其有充分的時間來照看豬群,值得推廣。由于地面干燥、通風與衛生(無任何積水、積尿現象),為豬只創造了利于健康生長的福利環境,從而獲得了傳統圈舍難以達到的效益。
在目前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從有利疫病和養豬內外環境控制的角度出發,本著讓”飼養員多養豬、少干活、多拿工資“的人性化管理原則,采用目前國內外先進的養豬技術設備,高度重視基礎設施的一次性投入(即在10年內不對固定資產進行大的維修,以減少維修成本),在技術條件方面更便于管理的養豬新理念,值得有關養豬生產者借鑒。
2.9轉換養豬企業的經營體制,有利于增強經營者的工作責任心
養豬企業由公有轉換為私有后,經營者和員工的角色發生了重大改變,以前是給單位干的,而現在真正是給自己干的。同樣是出工,但出的力不一樣;同樣是辛苦,但辛苦的程度不一樣;同樣是花錢,但花錢的想法不一樣。而那些少干多占、善于撥弄是非、在背后說長道短的小人,失去了市場。這就是私營企業蓬勃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根本原因。
國外養豬者在發生重大疫病造成損失后,首先注重改善環境條件和開展技術升級換代,采用諸如多點式飼養等現代養豬新技術,盡最大努力改善豬的生存條件(即福利養豬),盡量減少獸藥和疫苗的使用,以從根本上防止疾病的發生;而國內許多養豬生產者在發生重大疫病時,則首先考慮的是大量運用獸藥和疫苗,在直接導致防控疫病成本大幅上升的同時,也并未完全控制疫病,最終還是造成了大的經濟損失。兩種理念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