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一直危害著養雞業,它的持續存在有著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免疫程序不科學,缺乏免疫監測 在確定新城疫首免日齡時沒對雛雞母源抗體水平進行監測,以致免疫效果不確實。絕大部分雞場未對本場雞只進行免疫抗體監測,直接套用防疫部門或廠家的程序進行免疫。首免多采用飲水免疫,飲水中可能含有的微量消毒劑可使疫苗嚴重失活;免疫過于頻繁或大劑量使用疫苗可導致雛雞免疫麻痹,整體抗體水平不高,而造成免疫失敗。
二、野毒感染
新城疫病毒強毒的污染比較嚴重,且在雞群中持續存在。病雞及帶毒雞是主要的傳染源。由于缺乏對病雞的嚴格隔離,致使強毒在免疫雞群的個體相互傳播、反復感染。調查發現,在許多雞場都存在康復雞混群飼養的現象。
三、抗原變異
新城疫病毒一直在不斷的進化演變之中,而疫苗的研究遠沒有趕上抗原變異的速度。目前證實Lasota疫苗能夠抵抗基因VII型野毒的攻擊,但免疫保護所需要的抗體閾值越來越高。當新城疫抗體HI效價低于1:32時就會發生新城疫并出現大量死亡。所以,當HI抗體效價在1:32以下時,應及時加強免疫。特別是近年來鵝源新城疫病毒、鴨源性新城疫病毒的出現,對傳統疫苗的保護性提出了挑戰。專家從我國部分地區分離的8株新城疫病毒,其中7株屬于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因此提出在I系苗、Lasota等常規疫苗免疫的基礎上再應用含有基因VII型的毒株雞副粘病毒滅活苗進行適當的免疫。
四、環境因素
雞群過分密集,在不同飼養條件下的獨立雞群相互距離太近,致使一個雞群發生新城疫病毒感染,不可避免地傳染到其他雞群。多數發病場內各功能絕域布局不合理,不利于隔離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
五、免疫抑制病
雞群在感染馬立克病病毒、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網狀內皮增生病病毒、雞傳染性貧血病毒、雞白血病病毒等免疫抑制病病毒時,能損傷雞的免疫器官,抑制機體的免疫應答,即使免疫新城疫疫苗,雞群也不能產生較高的抗體水平,造成免疫失敗。
六、沒有建立生物安全體系 雞場未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制度,有時一個雞場內套養不同日齡的雞,在用新城疫I系中等毒力活疫苗對青年雞和成年雞進行加強免疫時,會造成同群飼養的幼雞發生新城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