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與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舉措,在正式出臺前有必要同步推出相關配套細則與指導方案,以免因倉促出臺而遭遇實施難的被動境地。
深圳日前啟動了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試點,福田區率先展開。一周時間過去了,雖然一些攤檔已經開始銷售生鮮雞,但仍有一些攤檔在賣積壓的活禽。按照有關部門的說法,活禽停止銷售的具體日期并沒有確定。
之所以要求停售活禽,主要是出于衛生安全考慮。來自國內外權威機構的證據顯示,活禽市場是傳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關鍵風險點。再說,宰殺現場每日積聚大量污水廢物,也對環境構成了污染。在一些發達國家那里,活禽產品也是不進入零售環節的,市場賣的雞、鴨、鵝等,都是經過政府認定的屠宰場宰殺后以冰鮮品的形式出售。
顯然,推進活禽停售和生鮮上市,是一件利民的好事,也符合國際慣例。但從試點一周所產生的某種程度上的無序來看——有媒體報道,福田某菜市場被疑為應付考察而連夜改造家禽檔口,引起爭議——一項與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舉措,在正式出臺前有必要同步推出相關配套細則與指導方案,以免因倉促出臺而遭遇實施難的被動境地。
喜食現場宰殺的活禽是許多人長期形成的一種飲食習慣,如果能就活禽停售更充分地征集公眾意見,不但有助于完善細則,還可能經過公開討論后達成更廣泛的觀念共識:這樣的傳統飲食習慣正遭遇顯著的生物安全風險沖擊,有必要在某種程度上為公共安全而讓渡。
此外,從外地的實施經驗來看,凍禽代替活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難以簡單地一刀切。能否增設必要的彈性空間,或者效仿香港,在禽流感高發期對活雞銷售進行嚴控,高發期過后再逐步放開等,都值得繼續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