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召開的世界級肉類行業盛會——第二十屆世界肉類大會上,亞洲肉類市場情況與發展、增強肉類食品的供給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肉類消費模式等議題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專家、巨頭們探討的焦點。
可以說,這是一場跨越全球的思潮交匯,思想碰撞火花的背后潛藏著無限可能!站在全球化時代的大風口,肉食行業究竟面臨怎樣的現實?未來又會何去何從?國內外業內人士各抒己見,中國肉食行業領軍企業金鑼集團等結合自身實踐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四大挑戰”引發集體思考
自 從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中國肉類產業即開啟了全球化發展的新時代。而在至今十幾年的階段中,世界范圍內肉食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其 中,最嚴峻、最為公眾所熟知的便是:食品安全問題。所謂“豬糧安天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肉類消費國與生產國,中國肉類產業發展不僅關系到農牧業及肉類 工業的現代化進程,更關系到億萬百姓的食品安全及飲食健康。
肉類安全與供給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也正因此,其所表現或潛在的問題更無法忽視。
此 次世界肉類大會上,金鑼集團總裁郭維世將之歸納為“四大挑戰”,即:全球肉食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肉食行業特殊性對產銷一體化的要求更高、中國肉食消費供 需結構矛盾突出、中國豬肉供給不足影響世界肉業安全……事實上,在當前更具“互聯”特色的全球化時代,這些問題愈發突顯。
中國肉類協會副秘 書長高觀表示:“中國的肉類產量在世界占有的份額越來越大,但是,中國肉類產品的出口量卻很小……我國在牛羊肉方面資源相對于有些歐美國家,比較薄 弱……”對此,郭維世深表認同,并一針見血地指出:“以歐美澳為代表的肉類生產大國‘強而不大’,以中國為代表的豬肉消費大國卻‘大而不強’……”
不 僅如此,在他看來,生產高風險、高成本、消費高要求等都決定了產銷一體化和供給本地化的關鍵性。尤其對中國而言,肉類產量已達到“量的滿足”,但“質的升 級”尚有差距。作為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如果中國豬肉供給不足,可能引發全球肉類結構失衡和價格波動,進而沖擊全球肉業安全……
現實如洋蔥般一層層剝開,逼迫肉食產業集體作出反應,不光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