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豬養殖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所引發的信訪投訴案件逐年增加。為此,湖南省臨湘市環保局針對本市的生豬養殖污染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
隨著畜牧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大部分地區的生豬養殖已經實現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這就導致生豬糞便及污水量集中排放,區域地段污染增大,使得養殖區下游及其周邊的水體、土壤、空氣等遭到嚴重污染。
經調查,目前臨湘市生豬養殖場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選址不合理。建設地環境承載量過大,且往往是未批先建,形成既定事實,一些生豬養殖場甚至把規模豬場建在飲用水水源上游、集鎮河流旁等地方。有些養殖場根本沒有考慮污染治理,甚至沒有配套的環保設施。
二是建設不規范。一些養殖場的排污溝與雨水溝仍未分離,排污溝仍采用明溝建設,消毒時大量消毒水一起進入沼氣池,對沼氣池內的有用菌產生滅活效應,導致沼氣池不能有效運行。
三是治理不達標。據調查,絕大多數養殖場沒有治理設施,有些雖然建了沼氣池等治理設施,但其設計與養殖規模不配套,或者附屬設施不完全配套,污水處理鏈不完整。還有一些沼氣池存在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造成污染物處理不完全,達不到預期的治理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
環境意識缺乏。從政府而言,雖然予以了重視,但程度不夠。原有一些分散企業未得到合理規劃或整合,現有一些企業隨意選址建設甚至未批先建,治污設施運轉不良或無法運轉,對這些情況,一些政府部門無人問津。從企業來說,往往重經濟效益而輕社會效益,不愿進行環保投入,缺乏社會責任感。
資金投入乏力。生豬養殖行業嚴重存在治污資金不足的問題,大部分豬場污染治理都是要等跑到項目才配套實施,主動自籌的情況很少,投入也很少。
監督管理缺位。為規范畜禽規模養殖場建設,國家雖然相繼出臺了《畜禽養殖污染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法律法規,但是,由于從選址建場到糞污處理的全過程中,涉及農牧、環保、工商等多個部門,部門之間尚未建立聯合監管機制,導致監管不力。
專業技術缺失。一些生豬養殖企業主及管理人員絕大多數都是非專業人員,不僅環境意識不強,即使是重視環保,也力不從心。一些企業建了治理設施,但質量不高或配套不夠,導致污染治理設施閑置。
在深入思考臨湘市生豬養殖問題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各地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要真正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態環保養殖之路,必須從以下5方面著力:
第一,抓組織領導,在全面落實治理責任上著力。各地要將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作為鄉鎮、市直有關部門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實行目標考核。鄉鎮、市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的組織指導,制定具體的污染治理方案,落實配套措施,加強監督管理。要著力解決企業面臨的生產及環境問題,切實抓好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如果執行不力、監管失控,導致治理任務無法完成,出現嚴重污染的,要對責任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同時追究單位“一把手”的責任。
第二,抓規劃布局,在嚴格實行區域限制上著力。根據《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劃定禁止養殖區、控制養殖區、優化養殖區和鼓勵養殖區。堅決杜絕在城鄉居民主要水源地和重要河流上游、城鄉居民生活區、風景旅游規劃區以及具有特殊用途規劃用地等禁止養殖的環境敏感區域新建生豬養殖場。對已建成并正在使用,特別是達不到環保要求的生豬養殖場所,逐步采取關停、取締或異地搬遷等方式處置到位。同時,建立由環保、農牧、發改、國土、規劃等多個部門組成的生豬養殖產業準入審批領導小組,對新建的規模養殖場實施嚴格準入制度,規范審批程序,嚴格執行項目建設申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制度,做到生豬養殖糞便綜合利用、污水處理和養殖場的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第三,抓監督管理,在控制養殖污染源頭上著力。環保部門要加大對生豬養殖行業現行治理模式的調查和監測,嚴格執行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對于已建治污設施并正在運行的要加強指導,未運行或運行不良的要督促運行或幫助改善,對沒有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的要限期整改,仍不能達標的依法予以關閉。由政府牽頭組織環保、國土、農牧等相關部門成立聯合監管工作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借鑒先進經驗,建立健全聯合監管機制和污染治理考核機制,加大執法力度,規范企業行為,從源頭遏制污染源的產生。
第四,抓資金投入,在改善企業污染現狀上著力。生豬養殖戶要扎實開展污染治理工作,以有成效的工作主動爭取國家級及市委、市政府的項目資金和政策性補貼資金。要加強治污設施建設,以政策扶持為支撐,加大對養殖業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要加大治理獎勵力度,通過以獎代補形式支持養殖戶開展污染防治改造,對于采取積極有效治理措施的養殖戶,給予適當獎勵。要整合項目資金,解決突出問題。要整合水利、環保等項目資金,加強對污染山塘清淤、塘基加固等項目建設,著重解決安全飲水、農民生產生活等問題。
第五,抓宣傳教育,在提高全民環境意識上著力。要進行政策教育,利用各種媒體,強化全民環境意識,以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要進行科普教育,調動農民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對生豬養殖企業的環境知識培訓,普及科學治污技術,推廣運用先進的處理工藝。大力宣傳推廣生態環保養豬法,畜牧科技推廣人員要深入基層,加強培訓指導,促進生態環保養殖業的快速發展。